基本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体系的构建(3)
2017-08-08 01:50
导读:(三)效果性评价 主要体现在预算支出的产出效果上,具体是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在数量方面,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努力扩大工作成果,充分满足社会在物
(三)效果性评价
主要体现在预算支出的产出效果上,具体是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在数量方面,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努力扩大工作成果,充分满足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需要;在质量方面要求这些单位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开展业务活动,使成果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达到既定的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分类只是相对的,在很多时候它们都是相互交叉或重叠的,经常需要把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后再做出评价。另外,项目效果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有的甚至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悉尼歌剧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歌剧院的实际建设费用超出预算几十倍,给当地财政造成了极大恐慌,人们怨声载道。数十年后,该歌剧院已经成为悉尼的标志,其效果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在现有审计流程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满足人们需求的情况下,就必须对原有绩效审计体系进行重新构建,而不是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做细微的改动。在新体系构建中,必须要把“绩效”的思想贯穿到审计过程中,以“绩效”的视角来审视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过程。当然,进行体系重构绝非一劳永逸,而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修缮新审计体系。
参考文献:
1、温州市内部审计协会编著.现代内部审计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时现,朱恒金.建设项目审计[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陈颖.公共资金绩效审计计划管理[J].审计月刊,2007(1).
4、杨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J].审计研究,2006(4).
5、刘向阳.绩效审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J].中国审计,2006(8).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6、尹维劼.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M].中信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