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表露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分析(2)
2017-08-08 05:17
导读:可见,潜伏利润的存在是信息表露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以及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公平的合作基础,以
可见,潜伏利润的存在是信息表露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以及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公平的合作基础,以维系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广泛、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信息表露制度安排实现潜伏利润的途径。
2.引起制度不均衡的因素
(1)知识存量的积累。社会的进步,加深了人们对事物本质的熟悉,因而不仅进步了个人治理现行制度安排的能力,还进步了个人领会和创造新制度安排的能力,扩大了制度选择集合,从而产生对制度安排变迁的需求。如:资本金、累计折旧等概念的提出及相关制度的安排主要是人们对业务本质的熟悉进步后的结果,而这一熟悉的进步又回功于社会科学知识的积累。
(2)技术的变迁。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技术结构决定社会制度结构。技术的变迁有可能引致信息表露制度安排的变迁。如前所述,信息表露制度的创立本身就是技术变迁的产物。又如:信息表露制度建立初期,主要表露的财务信息,采用表内表露是在这一需求下的制度安排。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变迁,人力资本、无形资产等难以用货币度量的因素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单一表内表露安排已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这就促使单一表内表露安排向表内表外表露相结合的安排变迁。另一方面,技术的变迁还能改变特定安排的相对效率,从而引起安排的变迁。如电脑技术的促成了账务自动化处理对手工处理的替换,数理统计知识的进步使抽样审计取代全面审计成为现实。
(3)其他制度安排的改变。林毅夫曾经指出,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函数,尤其是制度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的函数。其他制度安排的变迁也可能诱使信息表露制度的变迁。如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使我国原来分行业的规范制度被同一的会计规范制度取代。而在其他制度安排中,对信息表露制度变迁最深刻、最直接的是政府的政策安排。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4)经济交往面的扩大。会计既具有社会性,又带有技术性。从其社会性的角度来讲,会计规范涉及到社会个体或团体的利益和地位,不同社会制度结构下的信息表露制度应该存有差异;从其技术性的角度来讲,不同社会制度结构下的信息表露制度安排之间又可以相互鉴戒、移植,而且这种制度鉴戒、移植有利于降低制度安排的变迁本钱。经济交往面的扩大会进步这种制度鉴戒、制度移植的可能性。以我国会计规范的制定为例,在对外开放以前,我国的会计规范以或照搬原苏联的会计规范为主,变动较少。改革开放扩大了我国信息表露制度的选择集合,加快了制度变迁的节奏,在短短的几年内,我国逐步建立了完善的会计规范和审计规范体系。,分析和鉴戒国外制度安排已成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必经阶段。近年来我国在信息表露制度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对外经济交往面的扩大是分不开的。
上述各种因素对信息表露制度变迁的影响是连续的、交错的,而信息表露制度的变迁相对来讲是离散的、跳跃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表露制度的均衡状态也只是一种相对的均衡。信息表露制度安排的变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综上所述,社会知识积累、技术及其他制度的变迁、经济交往面的扩大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引起信息表露制度的不均衡或在现存制度外潜伏利润的产生,进而引致信息表露制度安排的变迁。因此,信息表露制度的制定不应仅仅是纠正虚假表露的一种补救措施,而应立足于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使其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