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凭证审核中存在的题目及其对策(2)
2017-08-08 05:18
导读:三、针对原始凭证审核本存在的对策。 1.加强《法》的宣传工作。会计职员不仅要带头认真贯彻实施《会计法》,还应在单位负责人的支持下,组织各部
三、针对原始凭证审核本存在的对策。
1.加强《法》的宣传工作。会计职员不仅要带头认真贯彻实施《会计法》,还应在单位负责人的支持下,组织各部分与会计工作紧密相关职员学习《会计法》必须明确各相关职员对会计工作应承担的责任,要求相关职员提供正确、真实、正当、完整的原始凭证,从会计工作的源头抓起,使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有了可靠的基础。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原始凭证首先经过制单审核监视环节,对审核并经批准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其次复核记账监视环节,对记账凭证的处理及其所附原始凭证按照会计制度及其财经法规和单位规章进行复审,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进账。会计主管审核监视环节,对前面两环节进行再审,即对原始凭证的完整性、真实性等是否符合会计制度、《会计法》及政策法规进行审核,为明确各自责任,在每一审核环节完成后,各自签章。
3.采用逆向审批制度。即原始凭证先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对其真实性、正当性、完整性进行审核、确认,再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省财务的领导签批报销。这样,会计职员可以发挥业务特长,从源头上堵塞违规票据进账,为领导聋儿把好第一边关,变“事后监视”为“事前监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视职能,进步办事效率,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切实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当性和完整性。
4.进一步进步会计职员的自身素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会计会随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服务于特定的经济环境。会计职员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挑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由于会计工作既有很强的政策性、又有较高的专业性,近几年财政部又陆续发布了很多具体会计准则,会计职员要不断学习并把握新的专业知识,使会计职员的业务水平跟上经济形势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社会环境首先着审计模式的选择。所谓审计模式是指从确定审计目的,选择审计.直至出具某种形式的审计报告,在审计工作全过程中所采取的有效审计程序。一般来说,客户的要求决定着审计模式的选择。在股权相对分散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广大中小股东迫切关心的是股份公司的业绩、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和投资回报,中小股东不参与公司经营治理,因而审计的目的是鉴证会计报表所表露的是否具有真实性、正当性和一贯性,审计方法通常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制订审计计划.实施实质性测试通常采用逆查法和抽查法,审计报告的形式是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规定的标准报告格式。
假如的股权相对集中,或者是国有独资公司和事业单位,就存在一部分所有者不但需要把握这些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对这些单位的经营者(单位主管)是否尽职尽责,在当前环境下创造了什么程度的经营业统需要有全面地了解。当客户提出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时,从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审计报告的格式正,都将与会计报表签证审计有较大不同,表现在经济责任审计除了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审计签证以外,还要对其经营者的经营治理责任进行与评价,指出存在的题目,发表审计意见,做出公正的审计结论,必要时向治理当局提出治理建议。
此外,国家机关需要委托中介机构对一些企事业单位进行财经法纪审计、社会经济责任审计,这两种审计的审计模式与前两种也有所不同,表现在后者的审计对象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例如审计证券公司透视摄作行为,或是审计银行高息揽储等等,都是就某一专题进行专项审计。
可见,委托人的要求是选择确定审计模式的客观因素。现行法规对上市公司审计有明确、完整的审计模式。但是上市公司究竟是少数,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所有者是相对集中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更是国家所独占,而这些企事业单位通常很少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定期的经济责任审计,由于经营者不会主动提出经济责任审计,他们希看审计最好是走过场,越简单越模糊越好。显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所有者本身缺乏对其委任的经营者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识。近年来一些地区的行业和部分推行了离任审计制度,但是离任审计仅仅是经营者离任时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对经营者在任期间的监视和促进作用较小,不及一年一度的定期经济责任审计对经营者经济责任的监视和促进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