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完善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然机制的思考(3)

2017-08-09 02:17
导读:(四)建立政府审计机关的信息反馈机制 由于审计信息的受众比较分散和隐蔽,所以收集反馈信息有很大的难度。若要有效地收集信息,有必要采取多种

(四)建立政府审计机关的信息反馈机制 由于审计信息的受众比较分散和隐蔽,所以收集反馈信息有很大的难度。若要有效地收集信息,有必要采取多种方式,为公众发表意见提供便利的条件。这些可能的方式包括媒体的书面调查、通过调查;审计机关自身的走访调查以及通过网络平台接收公众的反馈信息等。收集到的信息首先要通过信息处理系统对其进行整理和,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分析公众对审计结果需要的特点和,而后再作为审计机关进行决策的依据。

1.朱登云:《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法律研究》,《审计研究》,2004.2
2.刘明辉、常丽:《政府审计结果公然机制评析》,《审计研究》2005.2
3.赵伟江:《公共审计服务治理理念与政府审计机制创新》,《审计研究》2004.3
4.张立民、陈小林:《审计法制及其构架》,《审计研究》2004.2
5.张晓兰、兰蓉:《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必然的选择》,《财务与导刊》2005.3
6.葛笑天:《政府职能转变中的政府审计变革初探》,《审计研究》2005.1
上一篇:后安然时代的审计目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