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imunic模型看我国审计定价现状(下)(2)
2017-08-10 03:19
导读:存货占总资产比例的变量,其系数为负与预期不一致且两次5%重要性水平的t检验均不显著,说明审计师未将存货比例作为审计定价考虑的重要因素。存货是
存货占总资产比例的变量,其系数为负与预期不一致且两次5%重要性水平的t检验均不显著,说明审计师未将存货比例作为审计定价考虑的重要因素。存货是审计业务的重点项目,然而在定价中却未考虑这个指标,部分说明审计师在定价上处于弱势,不能充分根据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定价,也说明现有审计市场竞争激烈,审计客户的议价能力要高于审计师。
在表示经营风险因素的三个影响因素中,只有作为反映财务获利性的净资产收益率两次5%水平上的t检验均显著且与预期符号一致,说明作为财务报告重要披露指标之一的净资产收益率得到了审计师、上市公司和报表使用者(第三方)的足够重视。
长期负债对总资产比例,作为反映财务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方向与预期不一致,且均未为通过模型一和二中5%重要性水平的t检验,显示出审计师在承接业务时的短视性,不能考虑长远的潜在风险。
另一个表示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近三年是否亏损,在模型一中通过5%重要性水平性的t检验而在模型二中未通过,再次体现了境内A股和海外股在审计定价上的不同影响因素。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将受到特别处理,连续三年亏损的就会被摘牌,无论是管理层、投资者还是审计师在对亏损的敏感性都很强。一旦出现亏损,境内A股公司管理层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会更为强烈,相应地审计师在承担审计工作中的工作量和风险都会增加,由此成本的上升必然带动收费的上升。从以上三个经营分险的影响因素综合来看,审计师在进行业务定价时除了对企业的财务短期获利性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外,对于企业总体的经营风险并没有充分考虑,显示出审计师在承接业务时的短视性不能考虑长远的潜在风险,同时也反映出审计市场竞争激烈、外部职业环境宽松使审计师没有受到有效的法律、法规、行政命令约束。
代表审计意见的变量(OPIN)在两个回归模型中系数与预期均一致且通过了5%重要性水平性的t检验,表明在目前的审计市场上,审计意见类型是审计师保持独立性和与客户进行力量博弈时最有力的“武器”,审计意见的类型决定了上市公司披露数据的可信度,无论是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审计师还是第三方(报表使用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两次回归结果均显示,当年审计师是否发生变更(INITIAL)对审计定价没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审计师的变更并不会引起审计定价的显著变动。结果否定了原假设,表明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说明我国的证券审计市场上存在普遍的低价揽客行为。但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样本中公司发生审计师变更的理由各有不同,有的是审计师主动请聘,有的是客户解聘,显然这两种不同原因的审计师变更对后任的审计业务定价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在本文选取的106家样本公司中共有14家05年变更了审计师,占样本总量的13.2%,其中由于审计费用协商未果审计师主动请聘的有4家占变更总量的28.5%,出于客户自身发展要求而解聘原事务所另聘他家的有8家,占变更总量的57%,还有2家是由于事务所本身的兼并重组引起的审计师名称的变更。由此可见,目前市场上审计师的变更更多情况下是客户单方面的决定,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收费。
另外,表示任期的影响变量也不显著,即审计业务的定价不会随审计任期的变动而变动,这可能正如前文附注所指出的审计规模效应引起的收费逐年递减抵消了由低价进入行为引起的收费逐年上升带来的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是否由国际“四大”所进行年报审计在两个回归模型中系数均与预期一致且通过了5%重要性水平性的t检验,表明在我国目前的审计市场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四大溢价”现象。王英姿(2002)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研究中指出: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名誉越佳、资历越深,其审计质量相对越高。因为这样的事务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失去某一客户对其生存威胁较小,因而它不易被客户的不合理要求所威胁,可以充分保持其独立性。同时,大事务所具有“深口袋”效应,一旦遭受诉讼,其财产损失和名誉损失的潜在成本是不可限量的。因此,大的事务所会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关注审计质量,相应地会制定较高的定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