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责任中心的内审部门绩效考评方法设计(2)
2017-08-10 06:53
导读:(二)对BSC在内审部门绩效考评中运用的修正 1.使命角度的扩充。内审部门的发展使命包括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并且两者都将促进内审部门的学习与创
(二)对BSC在内审部门绩效考评中运用的修正
1.使命角度的扩充。内审部门的发展使命包括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并且两者都将促进内审部门的学习与创新板块,使得各个板块不断循环提升。尽管不同组织的内审部门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但财务角度将通过内审部门使得组织减少或避免的损失额,内审部门的存在而使得企业在审计外包中所节约的成本作为我们进行内审部门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此外财务收益与投入费用的比率也利于同往期指标值进行比较。非财务角度则主要考察组织管理层通过内审部门的建议改善决策或优化管理的次数以及由于内审部门的存在,使得同期部门运作违规率减少的比率来考评。
2.顾客角度的修正。由于内部审计部门职能之一是帮助
企业管理层改善决策,有时候还包括对管理岗位领导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因此委托人和管理层对于内审部门的评价是很重要的。考评指标主要是客户满意度,投诉次数等。
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包括对财务收支状况以及各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工作,以及对组织的内控制度是否完善有效进行风险评估,其职责涉及组织中众多的职能部门,因此各职能部门对内审部门的评价也是重要的一个板块。考评指标也为客户满意度,投诉次数等。
外部评价者,由于其相对独立性,使得外部评价者对于内审部门的评价对管理者、投资者的决策是有帮助的,并有助于对内审部门的监督以及对内审人员的评估。此外,笔者认为外部评价者对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它们两者都对委托人和管理层决策和评价有着支撑作用,因此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诸如客户满意度之类的指标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设计调查问卷在相关人员之中进行无记名调查。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内部角度的调整。内部角度与顾客角度有着紧密联系,只有得到了顾客的认同,组织的价值才会得到提升。内审部门既隶属于组织,又担负监督和约束企业的职责,因此内审部门的内部角度不能完全为了迎合“顾客”而存在,而应该为了组织发展的长远目标,对“顾客”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建议,并接受它们的管理和评估。因此,内部审计部门的考评指标不仅包括对内部审计的执行效率,内审工作日数量,内审预算的执行状况,还应该包括内审部门提出建议的次数和内审建议被接受采纳的次数,以及两者的比率以便进行同期比较。
4.学习与创新角度的调整。学习与创新板块中内审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受教育程度都与内审人员是否能够胜任审计工作息息相关;此外由于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以及相关法规等是不断更新变化的,因此培训费用支出是必须的,而培训费用支出的多少和组织的规模以及业务类型有关,培训费用支出的增长率也可以看出组织对于学习创新板块的重视程度以及组织的发展程度。因此,考评指标包括内审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培训费用支出,以及培训费用的增长率,培训费用支出占部门支出的比率。
PFBSC法对BSC法的补充
在修正的BSC中,笔者加入了外部评价者作为绩效考评的一个支撑板块,旨在利用其相对独立性对内审部门构成一个制约。而外部评价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组织内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因为内审人员的审计判断是具有主观性的,因此应该对其专业判断是否客观进行衡量和监督以防止其渎职。所以,受教育程度、职称等级以及参与培训的次数都不能作为考评其工作能力的单一因素,还应对其工作态度以及客观性进行考评。而在组织内部进行这项考评比借助外部评价者更为直接,也能降低考评成本。因此,笔者认为在内审部门中引入对内审人员的BSC考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将其作为POP点引入修正的BSC考评体系形成主基二元法,即PFSBC。 (一)PFBSC的基本思想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所谓主基二元法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
哲学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重要思想,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即将SBC指标一分为二考虑,一部分为“主要绩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重点监察和考核;另一部分为“基础绩效”(即POP),比如说程序化的指标和事项进行定期检查或者定期考核评价。好的“基础绩效”对前者是促进作用,若“基础绩效”不好,则整体绩效也就不好了,两者的结合能够更完善地对内审部门进行业绩考评。因此,PFSBC法能较SBC法对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因此是一种完备和全面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