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效益审计的几个题目(2)
2017-08-10 06:54
导读: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完全脱离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绩效审计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绩效审计的现实选择只能是建立在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基
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完全脱离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绩效审计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绩效审计的现实选择只能是建立在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基础上的效益审计。在评价标准很难界定的情况下,效益审计的视角主要是经济性(资源的节约),即以揭露治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在效益审计中需要留意合规性题目,合规性审计也要留意效益性题目,二者的区别在于审计的组织方式、气力配备和审计重点的差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法律制度的完善,国家审计机关应当根据社会需要适时开展与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无关的绩效审计。
三、效益审计与合规性审计的关系
效益审计与合规性审计存在两方面的关系,一是效益审计必须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二是效益审计与合规性审计在审计理念上存在差异。
第一,效益审计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效益审计和合规性审计都产生于对受托责任的评价与鉴定,合规性审计主要关注受托财务责任,效益审计侧重于受托治理责任。受托财务责任与受托治理责任是同时产生的,但从上看,人们对这些责任的评价和鉴定的需求却不是同步的:先有财务责任,后有治理责任,这种情况是由二者对实现目标的重要程度和评价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的低级阶段,大量存在的是粗放式治理和经营,治理方式简单明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是资金量的多少,确保资金的合规、安全成为重要的事情,合规性审计就应运而生;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治理方式变的越来越复杂,竞争的实质从资金的多少变为治理的好坏,绩效审计就成为审计发展的必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合规性审计在前,效益审计在后,效益审计建立在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效益审计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在大量违规违纪存在的情况下,效益审计就失往了判定和比较的基础。因此,在合规性审计的使命完成以前,合规性审计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效益审计的条件具备以前,效益审计也不会自动登上历史舞台,效益审计必须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由于经济社会的复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合规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同存在。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效益审计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评价被审计单位治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绩效的好坏,而是通过效益审计找出效果差、效率低的原因,向利益相关者表露相应的信息或提出整改的建议,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达到进步效益的目的。
第二,效益审计与合规性审计在审计理念上的差异。效益审计与合规性审计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进步绩效,但二者的审计理念并不相同,合规性审计是题目和过程导向性审计,它通过对违规违纪题目的查处和纠正,促进对既定制度的维护,达到进步绩效的目的。效益审计则是绩效和结果导向的审计,它通过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的缺口,找出制度上或治理上的缺陷,通过完善制度和治理,达到进步绩效的目的。在合规性审计中,任何被审计单位或职员对制度的任何挑衅都将受到制度的惩罚;而在效益审计中,被审计单位或个人对制度的创新可能成为修改制度的建议。
第三,效益审计与合规性审计的流程差异。合规性审计以资金流开始,用关于资金使用的规章和制度与资金的实际运行相对比,从资金的流进、使用和流出三个环节查找资金使用中的题目,防止资金使用的跑、冒、滴、漏和流向错误,通过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题目,揭露治理和制度的漏洞。效益审计则从业务流程进手,用正确的治理原则、治理办法和治理政策与实际实行的相对比,沿着决策、执行和监视的路径查找治理上的漏洞,防止决策失误、执行不力和监视失效等方面的题目。仅仅从纠正违法违游记为来说,全面性不是合规性审计的必然要求,假如一个环节或一个方面违法违纪,就可以对这个环节、这个方面的题目进行纠正;效益审计则不同,制度和治理方面的题目必然带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由于好的绩效不能由某个环节或某个方面所决定,而只能由系统的绩优来决定。为了进步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合规性审计和效益审计都夸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但对合规性审计来说,全面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重点环节和重点方面);而效益审计是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追责备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