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重难点及其对策研究(3)
2017-08-12 02:13
导读:2.6 风险导向审计人才严重匮乏 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拥有管理、财务、营销和会计等多方面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
2.6 风险导向审计人才严重匮乏
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拥有管理、财务、营销和会计等多方面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风险分析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丰富的执业经验。现有内审师的业务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计算机能力不够,知识结构单一,风险意识不强,工作创新能力差等方面。有的审计人员无法对被审单位的经营和舞弊风险做出正确评估,若在判断上出现方向性错误,极有可能会导致审计无效率或审计失败。
3 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3.1 完善理论体系和法规制度,提升审计地位和独立性
与早期查错防弊为目标的内部审计不同的是,内部审计的重点已逐渐转向事前监督,以风险管理为中心,主动发现风险改善管理,直接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2008年的金融风暴促使风险审计理论体系的成熟和发展,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被管理当局普遍接受。内部审计通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转型,把内部审计工作纳入风险管理体系,使之成为企业管理核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独立性。
3.2 更新观念,提高企业风险意识
开展企业风险导向审计,首先要求企业管理层要彻底转变观念、增强风险意识、把风险导向审计摆在重要位置,正确地处理风险与效益的关系,把企业长远利益作为企业的根本目标,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风险承担主体,形成由最高管理层直接负责的、系统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
3.3 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公司风险预警机制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在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相对满足和大体均衡情况下,增加企业价值,使股东长远利益最大化。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包括监督、评价和分析组织的风险和各项控制,复核并证实信息是否可靠并符合相关法律政策和程序,协助管理者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提供防范治理风险的保证,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公司治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审计部门应参与风险评估工作,协助管理层将企业风险管理上升到发展战略高度,改进监控方式,抓住重点,帮助完善公司风险预警机制。
中国大学排名 3.4 关注管理舞弊
风险导向审计是为防范管理层舞弊而发展起来的,美国最新颁布的舞弊审计准则——《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描述了舞弊普遍存在三方面的特征,即动力/压力、机会、态度/企图,要求审计师从这三方面关注管理舞弊风险因素,充分运用分析性检查方法,执行针对舞弊的审查程序。在计划阶段,审计人员从宏观上分析企业状况,采用适当方法降低风险。同时,审计师考虑对管理层舞弊实施相关的测试程序,对重要的管理层判断和假设进行追溯复核; 对大笔非正常交易的业务合理性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有管理层越过内部控制或存在大笔不合理交易的情况,且具备舞弊动机时,审计师应采用更严格的审计标准,以减少审计失败。
3.5 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
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首先要转变审计观念。它使审计人员开始关心机构的战略目标和所面临的风险,依据风险导向的思路,将风险控制措施和策略与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其次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风险导向审计能否有效实施,关键要看审计师的专业判断、风险意识,它已成为能否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客观上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有更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