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看审计风险确认与计量的影响因素分析(2)
2017-08-13 05:44
导读:(一)外部使用者对报表的信赖程度 假如外部使用者较大程度地信赖会计报表,审计职员应恰当地降低期看审计风险。在使用者较大程度地信赖会计报表
(一)外部使用者对报表的信赖程度 假如外部使用者较大程度地信赖会计报表,审计职员应恰当地降低期看审计风险。在使用者较大程度地信赖会计报表的情况下,审计职员假如没有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在重大错误一旦真的存在就会给使用者带来巨大损失的情况下,审计职员通过计划较低的可接受检查风险,采用具体有效的审计程序,增加获取证据的本钱是值得的。外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信赖程度,可从下述几个方面来判定: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一般地说,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越大,其会计报表的使用范围就越广,则越广泛。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一般用资产总额或收进总额来衡量,会对期看审计风险产生影响。2.所有权的分散程度。股份公然上市的公司的会计报表,其使用者通常要多于股份不公然上市的公司,一旦失误,受到追诉的可能性就越大。关注股份公然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群体包括社会公众、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财务师等。3.负债的性质和金额。会计报表所列负债的金额较大时,使用会计报表的现有或潜伏债权人就可能比债务少时要多。
(二)审计报告日后被审计单位陷进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审计报告签发以后,假如被审计单位***宣告破产或遭受一笔重大损失,那么,要求审计职员为审计质量进行辩解的可能性就要大于被审计单位未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那些社会上因被审计单位破产或股票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的人,会有一种起诉审计职员的倾向。他们或许是确实以为审计职员的审计工作不当,或者是不管审计是否恰当,都想通过起诉审计职员来补偿部分损失。在审计职员以为被审计单位财务失败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较大时,就应降低期看审计风险水平。这样,假如事后不利情况真的发生,则审计职员就能够更成功地为审计结果进行辩护。审计职员很难事先预料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财务失败,不过,以下几个因素可看作是可能性增加的标志。这些因素包括:(1)活动性状况。假如被审计单位持续发生缺乏现金或营运资本,则表明它在未来很可能无法支付有关款项,陷进财务危机。因此,审计职员必须评价被审计单位活动性状况持续恶化的可能性和重要性。(2)以前年度的盈利(或亏损)。假如被审计单位连续几年利润迅速下降或者连续几年亏损迅速上升,审计职员就应当意识到被审计单位在将来很可能面临偿债能力方面的。此外,联系被审计单位保存收益的余额来考虑利润的增减变动,也是很重要的。(3)筹资的。被审计单位越是依靠举债作为筹资手段,则在经营不利时出现财务困难的可能性就越大。查明长期资产是否由长期贷款融资还是短期贷款融资而购置的,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短时期内需要付出大量的现金,可以迫使一个公司陷进破产。(4)被审计单位经营的性质。有些的风险本身就高于别的企业。例如,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高新技术公司破产的可能性比公用事业公司要大得多。(5)治理部分的能力。有能力的治理部分能随时警惕潜伏的财务困境并及时调整经营方针,以减轻短期经营困难的影响。评价破产或陷进困境的可能性时,必须评价治理当局的能力。
(三)治理部分的正直性 假如被审计单位的治理部分正直性有题目,则审计职员应降低期看审计风险水平。缺乏正直性的被审计单位治理部分往往以一种会导致与投资者、政府治理部分以及顾客发生冲突的方式往办理业务。而这种冲突又往往导致审计报告使用者对审计质量的怀疑,并可能导致诉讼或其他争议的发生。治理部分的正直性存在题目的明显例子之一就是主要治理者曾经犯有刑事罪。正直性存在题目的其他例子还有经常与前任审计职员、税务局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发生争执。频繁更换主要财务职员和内部审计职员,不断与工会组织和员工发生冲突,也表明正直性有题目。 确定期看审计风险水平以前,审计职员必须调查其被审计单位。评价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信赖程度和审计完成之后被审计单位遭到财务困难的可能性以及被审计单位治理部分正直性的各个因素。根据这些调查和评价的结果,审计职员就能够对会计报表中在审计结束后存在重大错误的风险,确定一个摸索性的、非常主观的期看审计风险水平。审计职员对期看审计风险的确定一般分为高、中、低三种水平,将期看审计风险估定为低水平,意味着这是一个“高风险”的被审计单位,需要更广泛的审计证据,分派更多有经验的审计职员,以及需要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更广泛的复核。随着审计过程的进展和新的信息的获取,审计职员应再对期看审计风险水平作适当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审计职员在相似条件下所确定的期看审计风险水平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有着不同的审计风险政策。但是,审计职员针对同一个审计项目的不同审计认定,其确定的期看审计风险水平应该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