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审计职业风险探讨(3)
2017-08-15 01:29
导读:三、规避审计职业风险的思考 1.改善审计环境 从宏观上给独立审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减少审计职业风险,促进独立审计健康的保障。,就我国的具
三、规避审计职业风险的思考 1.改善审计环境 从宏观上给独立审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减少审计职业风险,促进独立审计健康的保障。,就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主要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理顺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关系,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明晰,治理,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主体,逐步完成股份制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内部人”控制题目。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更好地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才能促进独立审计的发展,发挥独立审计的作用。 第二,规范会计行为,强化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会计工作是经济治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加强经济治理,必须严格规范会计行为,在会计工作中正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治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新修订的会计法适应了这种要求,明确规定必须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办力度,保证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奠定了独立审计的基础。 第三,进一步完善审计法规,加强审计司法力度。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伴随市场经济的独立审计只有在一个有完善法规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发展。这些年来我国不仅颁布了一系列审计法规,还数次修改审计法规,创造了越来越好的环境。同时加大了审计司法力度,果断地打击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共同舞弊行为,起到对其他审计职员警示作用,促使审计职员自觉地进步风险意识。 第四,加强宣传工作,进步社会公众对审计的熟悉。一方面,使公众了解独立审计工作特点,公道利用审计报告,为自己的决策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信赖已审会计报表而蒙受损失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卫自己的权益。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进发展,投资者及广大社会公众越来越依靠审计报告,越来越关心审计质量,形成一种全社会的监视机制,将有助于进步审计质量,推动独立审计健康发展。 2.应用风险基础审计原理,改进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帐项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基础审计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治理职员的欺诈舞弊行为也不断增加,于是社会对审计职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审计职员承担更大的责任-揭露企业治理职员的欺诈舞弊行为。自此,20世纪40年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这一切要求审计职员必须借助于有效的治理手段来降低审计风险,也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内在原因。此外,由于帐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不能根据审计风险领域的高低分配审计资源,往往轻易使审计达不到预期效果。风险基础审计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以及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审计证据,与传统的帐项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相比,具有大大降低审计本钱,进步审计效率和效果的优点。
[] [1]文硕。世界审计史[M].北京:企业治理出版社,1996. [2]乔世震。审计案例[M].北京:财经出版社,1999. [3]刘力云。审计风险与控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 [4]孙坤。论审计职业风险[J].审计,1997,(4)。 [5]王宝庆。审计失败及防范[J].湖北审计,2000,(4)。 [6]王光远。制度基础审计学[M].武汉:湖北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