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会计回回与会计外部化

2017-08-15 02:41
导读:审计论文毕业论文,会计回回与会计外部化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国际化的一种途径
——国际化的一种途径

  「摘要」会计职能和会计信息的膨胀,使会计不堪重负,会计系统相对市场毫无效率可言。会计应适当回回,提供原始信息和核心的会计程序,而将剩余的功能交由更有效率的市场,如会计服务、按需财务报告和可扩展的报告语言往执行。会计回回与会计外部化将使会计与技术、及环境的依靠减弱。各国会计间的差异缩小,更利于会计国际化。会计国际化是必然趋势,将呈现小范围同一和大范围大同小异的格式。

  「关键词」会计膨胀会计回回会计外部化会计国际化

  盖地教授(2001)的比较表明,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已实现了大同小异,可见我国会计的改革与打上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深刻烙印。近年会计制度大变革,面对何往何从,有过会计的中国特色(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的讨论;如今,我国正式加进WTO,关于会计协调与国际化的话题再次升温。尽管视角千差万别,仍就会计差异的客观存在及协调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会计国际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形成共叫。既然从成因及进展等各个方面都认定会计必然国际化,那么探索如何实现会计国际化也就顺理成章了。本文将会计回回与会计外部化视为实现会计国际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以为会计在数百年的发展中承担了过多的责任,特别是在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牵引下日趋膨胀已不堪重负,应返朴回真回复会计的原始职能,并将强加于会计的诸多角色外部化,由专门的会计服务公司或通过会计按需财务报告模式(MC)(肖泽忠,2000)或使用可扩展的企业报告语言(XBR)(冯淑萍,2001)往实现。这样会计就可绕开技术、经济与政治后果及其它环境,在会计信息加工最初的某个公道阶段实现国际化。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会计回回

  会计的国际化必须超越四座大山:技术、产生的经济后果、带来的政治影响及文化、等会计环境。可以说,会计本身的技术性越强,实现会计国际化的难度越大,为此须降低会计的复杂程度;会计信息产生的资源配置、资源分配后果和政治效用越大,世界范围内各国各企业各团体间的博弈就越难趋于均衡;会计与会计环境互动关系越密切,会计标准的大一统就越难形成。笔者以为:会计信息的层次越低,上述四个要素对会计国际化的阻力就越少,因此应尽量促成会计的回回。

  1.从会计的发展历程看会计功能的膨胀:会计究竟是什么?

  从会计雏形原始社会未期的结绳记事到公元11世纪至15世纪以盛唐时期的“公司会计司”、南宋的“审计院”以及“四柱结算法”为标志的中式会计,是古代会计的象征,此时会计告诉人们:收进多少、用了多少、还剩多少。公元13世纪至19世纪,意大利复式簿记历时700年左右的演进,促使了古代会计向近代会计的转变,并终极在20世纪初期完成(郭道扬,2001),复式簿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使近代会计在反映经济活动的同时又能发挥监视的功能。20世纪40年代至今,人们步进了市场经济与知识信息经济,会计随之向会计过渡,期间会计除基本的反映与监视功能外,日益成为经济治理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上面虽只是对会计发展历程的简述,但足以说明会计功能的膨胀过程。

  会计功能的膨胀还可从我国会计研究侧面窥见一斑。过往20年间的会计理论研究集中在四个方面(王光远、吴联生,2001):①会计是什么,会计学是什么等基本(24%);②经济效益会计(60%);③物价变动会计(1%);④股票市场会计(15%)。关于会计是什么,会计界有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治理活动论、会计控制论、会计治理工具论等观点。关于会计能干什么,会计界也有一职能乃至六职能之争,除最基本的反映职能外,还包括核算、监视、控制、参与猜测、决策等职能。这些年来,会计界对会计基本论题目的讨论固然越来越少,却从未达成共叫。而且不可否认会计相关职员具有扩大会计功能的潜伏动机,会计中心论或大会计的论调正是这一动机的极端表现。如此之趋势使我们不禁担忧:会计究竟是什么?会计能承受起重担吗?
上一篇:试论中国国家审计“双制度”体制改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