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内部效益审计实施(2)
2017-08-20 04:49
导读:二、施工企业内部效益审计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长期性、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内部效益审计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 投标(事前)、施工中(事中)和竣工
二、施工企业内部效益审计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长期性、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内部效益审计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 投标(事前)、施工中(事中)和竣工后(事后)的经济效益审计。
1.项目投标决策内部效益审计。主要包括:参与标前评审,评价承接项目的可行性 ;参与预算分割制定,评价项目绩效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行性;审查标底编制的合 规性和标书制作的完整性,规避投标风险。在实务中,审计部门对其单独立项审计情形并不 多见。
2.建设阶段内部效益审计,实质上是核实建设项目的成本造价。重点关注内容为: (1)工程量的真实性审计,即包括实体工程量和实际消耗量的大小,主要是验证其提供资 料的真实程度。(2)材料使用情况的审计,即施工单位是否真实采用所列材料的规格和数 量等情况。(3)对影响造价的材料价格签证等有无按施工合同要求办理。(4)审计工程质 量,即其是否按照合同约定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5)审查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及有无挤占、挪用、转移现象。(6)通过审计,提出合理索赔 的可能性,根据同期施工日志,对索赔事件的起因和责任归属进行划分,按索赔程序,收集 充分适当的索赔证据。(7)在建设项目结算阶段,重点检查影响项目成本的事项,如材料 市场信息价格的变化、补充合同、工期执行和工程质量控制情况等。
3.竣工后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竣工后内部效益审计通常是在中介机构出具《建设项 目竣工决算审核报告》后,在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基础上对项目整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进行总体审核和综合评价。在这个阶段,内部效益审计侧重点是影响最终绩效激励兑现的量 化指标的审核,如项目收入支出的真实性、完整性的确认;项目外债情况及真实性确认,同 时对项目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项目后评价。 在各个阶段,对项目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分析,特别是对利润等绩效需考核的目标 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分析,并依据效绩考核办法,出具内部效益审计定量指标评价报告;对工 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材料、安全、现场管理等进行控制的有效性、 完整性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并出具内部控制评审意见;在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基础上进行产 值分析、利润分析、风险分析,出具项目中期控制预警报告,以达到过程控制,目标管理。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三、内部效益审计的具体审计步骤
内部效益审计实施过程就是实现项目审计目的的过程,其实施主体是总公司层级的内部 审计部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只是项目审计的一部分,而对影响工程成本的施工组织方案 、材料物资供应、施工机械的配置与调度、分包工程成本等重要因素的审计,需要工程技术 、经营计划、物资及审计部门本身等多部门参与。内部效益审计过程一般为:下达审计通知 书,制定审计方案,组织实施审计,编写审计报告,交换审计意见等。
工程项目审计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审计目的对方案的要求,在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时, 要按照《内部审计程序规范》和《内部审计制度》,制定符合具体审计目标的适当的审计程 序。
以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内部效益为例,其主要审计程序的设计是在确定成本费用为重要效 益指标审计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查证分析表单,引导内部效益审计方向,并使现场审计 取证表单成为内部效益审计报告的主要组成内容。
1.总体审计方案中量化绩效指标的审计。以系列查证分析表单为线索,工程项目建设 阶 段内部效益审计以成本费用为重要审计内容,在工程结算收入较为确定的情况下,主要以分 析影响效益的关键因素为重点,对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人、财、物的供应,机具的配置等等 进行分析。
2.施工企业内部效益具体审计程序和审计表单举例。以《分包工程成本控制表》为例,审计表格的设计是为了最终反映审计成果,通过履行 相应的审计程序,对审计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确认。在大量存在分包工程的情况下,重点加强 对分包工程的审计监督,对人工、材料、机械等结算价格的审查,是内部效益审计重点关注 内 容和必须履行的审计程序。通过选择或制定审计所需管理表单,在审计相关数据基础上,记 录并分析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