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内部效益审计实施(3)
2017-08-20 04:49
导读:3.分包工程成本。一是 抽查分包工程款拨付单,检查拨付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批准,分包工程拨款汇总 表是否经过适当人员复核,是否正确及时入账。
3.分包工程成本。一是 抽查分包工程款拨付单,检查拨付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批准,分包工程拨款汇总 表是否经过适当人员复核,是否正确及时入账。 二是抽查分包工程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领料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批准, 材料发出汇总表是否经过适当人员复核,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正确及时入 账。再以《消耗主要材料差价分析表》为例,材料费一般占整个工程造价的70%以上,因此 对主要材料的审查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工程预算与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采用双因素分析 方法,确定分别由价格和数量引起的偏差幅度。在价格审查上,可以通过查证材料购买合同 及发票,询问对方单位及对比市场信息价等具体的审计程序,来发现材料价格的真实性和合 理性。在数量分析上,主要审核材料进出库的内部控制、材料使用有无浪费、材料采购数量 有无超预算、材料采购计划合理性。
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内部效益审计除了测试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外,还 应深入到影响项目业绩及经营风险的每一个环节。在查证被审项目的收支基础上,对财务管 理数据加以分析对比、评价其是否节约,是否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达到预定的 目标和预期的效果,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促进项目部改善经营管理。 施工企业内部效益审计中有关安全、项目质量、项目进度等管理控制重点的审计,主要 通过实施过程控制测试实现。重点是关键控制程序和关键控制目标的测试,其中审计表单的 设计应与各项管理目标一致。
特别需要提出,目前企业在垫资及甲方拖欠工程款方面风险最大,因此将建设过程中的 索赔事项作为内部效益审计的关注内容,并制定具体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取证工作,是内部 效益审计出现的一个新的内容。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内部效益审计报告
内部效益审计报告及结果,有赖于上述审计程序的有效实施和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 据。其审计结果可分为:项目效益评价结果报告和项目效益风险分析提示报告。
项目效益结果报告是在审计基础上,对项目部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整体评价,报告结果 直接影响项目绩效考核兑现;项目效益风险报告则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索赔收益,通 过“索赔证据清单”维护企业利益,提高索赔的成功率和确保合同的正常履行。同时,项目 效益风险报告还应揭示项目实施中的合同风险、融资风险、垫资风险等等。
施工企业内部效益审计定位于实现“管理+效益”的目标,其审计结果对内,用于项目 绩效考核;对外,则通过审计实施过程中收集的有利于项目索赔的证据,为企业争取应该获 得的项目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