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合审计资源的思考(3)
2017-08-21 05:48
导读:三、整合审计资源需要探索解决的几个题目 我们近几年的实践中,积极探索了审计资源整合的思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经常为一些困难困扰:
三、整合审计资源需要探索解决的几个题目 我们近几年的实践中,积极探索了审计资源整合的思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经常为一些困难困扰: 一是法制基础题目。国家审计是***法制建设的工具,也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其重要目标之一是要推动依法治国,而其自身亦须坚持依法独立审计的根本原则。审计法及实在施条例规定,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负有指导、监视和治理的职责,但对整合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资源等题目并未做出明确规定。我们在审计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也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法律支撑,不得不采取非常复杂的规避措施,就像高空走纲丝一样,制度风险题目十分突出。假如不及时修订相关法规,这种探索将难逃夭折的命运。 二是经费筹集题目。审计“八不准”纪律实施以来,由于落实了经费自理,尽管每年经费缺口较大,国家审计机关的独立性还是得到了充分保障。但是,整合审计资源面临的一个极为现实的困难就是经费筹集。社会审计机构是营利性的,要讲求经济效益,利用其人力资源必须付费。内部审计职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的实施,根据现行审计纪律的要求也应据实支付报酬。这就使得本已紧张的审计经费更加捉襟见肘。按照当前治理办法,国家审计经费核拨以机关职员数目和审计项目数目为计算基础,按从紧的原则安排,而没有实施项目经费预算制度,往往难以全面考虑到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在整合审计资源上,审计署对少数审计项目曾有过临时的安排,往年审计署还出台了一个聘请审计专家经费治理办法,但与实际需要相往甚远,实在是杯水车薪。 三是质量控制题目。整合审计资源过程中,治理稍有懈怠,就有可能审计质量和廉政建设,给审计工作造成严重损失。过往清理撤销挂靠政府机关的社会审计机构,其目的就是要避免权力失控,制约审计机关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的幕后交易。整合审计资源使这一题目重新被提出,加之当前社会审计职业道德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控制社会审计职员与审计对象之间的交易也是值得深进的课题。控制不当的话,这些题目将直接影响审计机关的独立性,终极给审计质量造成致命冲击。 四是规范指导题目。前面我们看到了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很多共性特点,但三者显然又有明显的差异,这体现在机构设置、规范准则、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审计资源整合中,必须对这些差异进行适当协调,作出指导性的制度规范,才能避免整合资源的风险,进步整合资源的效益。比如,审计机关负有守旧国家秘密和贸易秘密的责任,在吸收社会审计职员和行业内部审计职员参与审计的情况下,如何守旧国家秘密和贸易秘密,以及泄密责任如何承担等,其他如抽样审计方法、审计取证的方法、审计
日记的治理等,也都存在如何执行或落实的题目。针对现实中的这些题目,非常有必要研究制定规范性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