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环境审计依据(3)
2017-08-21 06:17
导读:2、严格环境标准治理制度。环境标准治理制度是实施环境保护的基本保证,是环境监视治理的核心,它对进步环境质量,推动环境技术的进步具有积极意
2、严格环境标准治理制度。环境标准治理制度是实施环境保护的基本保证,是环境监视治理的核心,它对进步环境质量,推动环境技术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二十多年来,我国在环境标准的建立方面虽已形成环境标准体系,但其中有些环境标准内容、功能、适用范围等方面,难以满足我国、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需要。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环境标准;同时,要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制定了ISO14000环境标准,运用这些标准,有助于形成同一的环境评价标准,以适应环境审计国际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各级环保部分,要公道制定环境标准实施计划,充分运用环境监测手段,监视检查环境标准的执行。
3、在准则中,增加报告环境责任的内容。我国在资源型低级产品方面,如铁矿石、石油、木材等,现行的资源治理手段尚不完善,资源产品价格中求将环境本钱在内。这样势必形成这种结果:一是加进WTO后,很难避免发达国家利用贸易方式掠夺我国的战略资源,从而增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进行环境绩效审计时,不利于对环境治理系统有效性的评价。因此,加快建立我国环境会计已是当务之急。但建立环境会计不是一挥而就的,可以采取过渡性措施,即,通过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增加报告环境责任的内容。具体可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已进进会计记录的环境事项,规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表露;二是对未进进会计记录的环境事项,可通过“环境报告”予以揭示。“环境报告”的格式、报告的具体内容、报告周期等,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另作规定。这样,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明确环保责任,也有利于各审计组织能够有效参与环境审计,促进环境审计工作的深进发展。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