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公司财务治理中的道德审计制度设计(2)

2017-08-21 06:37
导读:三、公司财务审计中的道德困境 (一)财务审计中的道德困境 1.内部会计的审计的职责困境 财务职员的职能之一是监视,但是在很多企业中,对谁进行监
  三、公司财务审计中的道德困境  (一)财务审计中的道德困境  1.内部会计的审计的职责困境  财务职员的职能之一是监视,但是在很多企业中,对谁进行监视,监视什么,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会计的内部审计职能很难得到体现。同时,在信息表露过程中,往往加大了财务职员对信息质量的责任,却没有赋予相应的权利,形成权责不对称的状态。使得财务职员在企业中的地位要么成为企业行政治理职员的完全附庸,要么与企业行政治理职员形成对立,很难建立起一种正常的职业地位和职业关系。另一方面,财务职员还面临核算的职责困境。由于企业对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财务职员在具体操纵时,面临如何进行核算、为谁核算、站在什么利益角度核算,以及如何选择会计政策等题目。只有明确财务职员的职责,会计工作才能有序、有效地展开,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表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政策的选择往往不是由财务职员决定的,而是企业经营者意图的显现,但责任却由财务职员承担,给财务职员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  2.外部审计中的道德风险  在真实的审计风险很低或者审计风险本钱很低的情况下,在利益眼前CPA(审计事务所)极易诱发道德风险。这种道德风险有两个层面,一是事务所层面的,二是项目负责人层面或主管合伙人层面的。国内当前(CPA)道德风险时,没有很好地区分这两个层面的道德风险。现时存在这样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项目负责人故意隐瞒被审单位真实情况,以欺骗形式通过事务所内部控制,如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故意不对一些高风险审计领域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由于项目负责人或主管合伙人与该项目的成败利益直接相关,有些项目负责人或主管合伙人与客户走得太近,因而成为客户的财务顾问甚至收受客户贿赂。在利益眼前,这些项目负责人或主管合伙人做出了损害事务所整体利益的行为,这种情况在国内很常见。国内有这样的一个特点,项目负责人或主管合伙人转所,客户也随着转所,这种情况在中天勤事件后表现得非常明显。再一种是事务所老板或主管合伙人逼迫项目负责人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这种业务本来就是事务所老板或主管合伙人拉来的,项目负责人不能从造假中得到额外利益,他为了自己的执业前途,不愿为事务所作牺牲,这时的道德风险就是事务所道德风险。当然,事务所道德风险还主要体现在对审计过程控制上,事务所老板或主管合伙人往往在现场审计发现造假线索后要求项目负责人尽快结束审计,表面上是从审计时间和本钱考虑,实则是走过场。  (二)陷进审计道德困境的主要原因  1.经营治理者与所有者利益目标不一致  由于会计信息具有外部性、共用品和不对称信息的经济学特征,因而在公司法人内部和公司经理层的治理活动中,轻易发生内部人控制。由于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学上外部性(Externalities)的一般特征①,会计信息既可以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利益,也可以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损失。由于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目标不一致,一般所有者的目标是单一的,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是多元化的,是追求尽可能多的薪水、奖金、闲暇和荣誉等。以我国的国有企业为例,在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中,资本所有者代表机构的职能分别由不同的政府行政机构行使。很多行政机构对企业发号施令,而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对决策后果负责,各项权能被不同的部分分割,实际上是排挤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扭曲了在现代产权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互关系。这样就必然导致经营者放弃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其自身效益最大化的恶果,如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等,致使企业的所有者及有关外部利益关系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由于使用虚假的会计自信而导致决策失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但从实现情况看,在“两权”关系上,存在的突出题目是所有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  2.会计审计职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会计职员是会计账目和财务报告的制作者、财务信息的提供者,其基本职能是通过核算与监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和审计职员的职业道德一般要求是认真负责,忠于职守,真实反映,严格监视,讲求效益,遵遵法纪,廉洁奉公,敬业奉献。财会职员如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就可以有效防止虚假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和国家审计职员的基本任务是鉴证真实,揭露虚假,揭示违法行为。就当前我国会计、审计职员的基本素质和会计职员工作保障而言,会计职员职业道德的自觉性不高,轻易受功利主义的***,受公司治理层或者企业主的钱权双层利诱与胁迫,陷进挪用(侵占)资金、做假账、转移资金、伪造虚假信息等不道德甚至犯罪的泥潭。  3.治理者与财务职员的侥幸心理  假如公司出资人及经营主体与财务职员各自扮演不同角色的话,则职业道德沦丧就不仅仅是财会职员的自身因素。首先我们不妨看看公司经理层的侥幸心理。尽管新《会计法》夸大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有的单位负责人为了升迁和获取不当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利用会计监视严重弱化和惩办违法力度不强的现实,产生侥幸心理。于是在依附型财务治理模式下,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来粉饰业绩的现象已非个别。其次是财务职员的从众心理。在现时复杂的环境中,拜金主义、贪污***等毒雾腐蚀着每一个人,对于那些个人素质低下的财务职员而言,其职业道德的基石很轻易被击垮,终极成为单位领导的工具、社会的败类。再者就是公司经理层与财务职员的依附心理。在传统的财务职员治理模式下,财务职员的利益和前途依附于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的考核评价需要财务信息的体现,于是双方彼此利用,粉饰业绩,终极导致财务职员只是充当着企业财务治理的工具。从公司外部审计看,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会计和审计事务所很可能与被审计的企业达成利益上的媾和,从而形成虚假审计和发布虚假的财务信息,保护受审公司“暗渡陈仓”,给投资者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风险。  4.会计行为的制度环境缺失  会计职员、会计事务所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当然,这种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本文将从消极方面会计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这些消极的影响和干扰,主要来自于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和与会计职员相关的其他职员的职业道德缺失。一家会计公司曾对美国经济、和政府等多个部分1000名著名人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会计职员职业道德水准之高,仅次于神职职员。美国的会计职员职业道德水准就真的比会计职员高吗?当然不是。原因就在于美国有一套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和相对规范的外部环境。美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注册会计师协会道德规范、治理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财务经理协会道德法规等构成,甚至会计学术界、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在之列。我们国家缺乏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操纵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以减少消极的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铲除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滋生的土壤。
上一篇:谈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建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