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2)
2017-08-22 03:37
导读:(二)经济评价职能在内部审计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治理、进步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
(二)经济评价职能在内部审计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治理、进步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一项基本工作就是内部审计职员要对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有效性进行综合客观评价,于是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逐渐变得突出起来。经济评价职能实际上是由经济监视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要在履行监视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治理,进步经济效益。 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是基于经营治理的需要而发展的,在西方企业中,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企业、跨国公司,都自觉自愿地设置了内部审计,并对其工作条件、职员素质予以高度重视。西方人以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核经营业务的独立评价活动,它是一种治理控制,其作用是衡量评价其他控制的有效性”。大型企业离开了内部审计,最高行政领导人对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企业既定方针、计划、程序的执行程度就难以知晓,就成了聋子和瞎子。内部审计协会(ILA)在其发布的《内部审计
责任书》中也以为:“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检查各种业务活动以向治理部分提供服务的独立评价活动,是一种通过计量和评价其它控制的有效性来发挥作用的控制”。 在我国,当前内部审计的触角随着治理的深化,已经深进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与生产经营形成的各个环节的各项专业治理的协调日益紧密。同时,以内部审计的评价与这些部分的治理手段和措施日益兼容并存,不少控制难点的突破往往是双方治理技术共同鉴戒和弥补的结晶。内部审计围绕生产经营专业治理工作,实施跟踪审计,对全方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治理力度更大。
(三)鉴证的职能是内部审计不具有的 所谓经济鉴证,是指通过审查项目建设和治理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关数据资料或信息是否符合实际,并在认真鉴定的基础上作出书面证实。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内部审计中予以鉴证的资料很多,主要有:进度报告、质量报告、本钱报告、预算批单、记录、财务报表、物资领用记录和报表等。审计的鉴证职能依靠于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这种权威性和公正性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审计部分拥有国家或授予的足够权力;其二,参与审计的职员在所审查的业务范围内是业务上的专家。这两者缺一不可。但是,在情况下我国企业基本上不能同时符合上述条件。这就需要审计以第三者的身份从外围支援我们的工作。由于独立的第三者,既与审计事项的委托人没有利害关系,也与被审事项确当事人没有利害关系,这样的鉴证工作才具有客观公正性,鉴证结果才能使人信赖。而内部审计机构从企业这个主体来讲,并非第三者,它作出的鉴定最多只能是一种“
自我鉴定”,其客观公正性是极其有限的,对外是难以让人信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社会审计得以全面、快速的原因了。 有观点以为,内部审计对企业所属各级组织进行审核,作出审计结论,是一种鉴定,只不过内部审计的鉴证职能对外无效,但对董事会下属的各级组织还是有效的,因而内部审计有经济鉴证职能。对这种观点,本人不同意,理由有三个: 1.内部审计中,审计执行人(内部审计职员)和审计委托人(董事会)不是毫无利害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 2.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职员与被审计部分也不是毫无利害关系,某些因素的存在会内部审计职员工作的独立性。 3.内部审计职员接受领导授权,对本企业所属职能部分、分支机构完成承包目标或履行其他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查,作出结论,以作为领导兑现赏罚或评价干部的依据,恰恰说明了内部审计的监视和评价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