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政府效益审计的启示(2)
2017-08-24 05:09
导读:对于事后效益审计,它偏重于对项目结果的评价,即目标评价,在效益审计中也被称为达标性效益审计。这是效益审计中最常见的形式。效益审计中经济性
对于事后效益审计,它偏重于对项目结果的评价,即目标评价,在效益审计中也被称为达标性效益审计。这是效益审计中最常见的形式。效益审计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具体事项中是很难区分的,而且这些指标往往已经被包括在项目目标中,对这些内容的审计主要是对照项目立项文件或者合同,审查和评价有关目标是否达到。目标评价的技术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还是使用审计的基本技术方法,而且项目文件、合同文件一般都会对目标计量和测评方法等有具体的规定。
四、政府管理的有效性和责任是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效益审计产生于对公共责任和
公共管理有效性的要求。二战后,西方国家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公营部门的大批涌现和国家公共资金占用的成倍增加,加上经济资源的有限性,促使人们对公营部门提高支出效益和明确支出经济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对获得政府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效率和效果方面信息的期望也不断增加,效益审计便应运而生。澳大利亚效益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社会公众除了希望了解公共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外,更希望了解公共部门资金使用的效果以及履行职责等情况,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审计的需要,效益审计主要面向三个方面:其一是面向议会,确保政府当局、部长们的受托责任有效行使;其二是面向纳税人,确保纳税人的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其三是面向被审单位,为其提供更有效管理及使用资源的建议。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公共资源运用的如何,需要对投入和产出的结果进行评价。政府部门和官员被赋予了责任,同时也必须接受履行责任状况的检查和监督。因此我们在开展效益审计之初,就应该明确效益审计的目的,使效益审计方案更加具体,成果更加有效,建议更加可行。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五、整合审计资源在效益审计中尤为重要。
效益审计涉及行业多,专业性强,是一种综合的审计方式。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基本审计技能,还要熟悉效益审计的管理工作。既要进行微观分析又要进行宏观判断和评价,常常需要用到
数学分析、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较宽的知识结构、判断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澳大利亚的实践看,几乎每个效益审计项目的审计组都是由具有不同和工作背景的各方面专家组成。
现阶段,我国审计人员大多是财经专业出身,随着效益审计的开展,单一财经知识结构类型已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需求。要解决这一,一要加快审计队伍现有人员的培养,加强培训,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二要注意人才引进,根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审计专业以外的理工、管理类专业人才补充和优化审计人员结构;三要在审计系统内部建立专家人才库,根据具体效益审计项目优化和搭配审计成员组合;四要建立人才和专家外聘制度,必要时还需借助外部独立专家协助工作;五要要利用优势,实现各级审计机关信息和人才的共享。
整合审计资源,从整体上讲就是要实现的审计管理机制,提高审计管理工作水平。审计管理是个涉及面很广的概念,包括“人、法、技”建设和审计业务管理等。审计管理水平高低是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推进效益审计,必须努力探索科学的审计管理机制,提高审计管理水平。
六、效益审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应适应管理发展水平,特别是依赖于特定的社会环境。
时至今日,澳大利亚的效益审计已经相当发达和完善,这应该归功于两个原因,其一,澳大利亚的效益审计经历了很长的发展阶段,也经历了从尝试到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其二,澳大利亚具有开展效益审计的良好外部环境。首先健全的民主体制和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对其效益审计发挥了很大的支持作用。其次是健全而有效的制度。澳大利亚是个法治社会,法律制度成为社会关系最广泛的构成基础,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以。这是进行效益审计的重要条件。悉尼城市建设公司的人员向我们提供了一个他们与施工单位的合同的样本,令我们惊奇的是这个合同有600多页,条款有200多条,每一个条款都非常具体,目标和责任明确。这种合同和条款,就是效益审计的主要评价标准。第三点就是澳大利亚政府权责分明,责任明确。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州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分工协作,权力与责任对等,职责分明,很少出现扯皮和推诿现象。这是效益审计的核心内容。我们在开展效益审计时,应考虑到审计条件和审计环境问题,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方案和分析审计处理意见,同时注意把被审计单位的制度建设、管理缺陷和法制环境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