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问题探讨(4)
2017-08-24 05:09
导读:(四)审计失败的治理根本。鉴于国家审计的寻租活动大都属于被动之举,是为了留住客户、保持市场份额而做出的无奈选择,因此,治理审计失败的根本在
(四)审计失败的治理根本。鉴于国家审计的寻租活动大都属于被动之举,是为了留住客户、保持市场份额而做出的无奈选择,因此,治理审计失败的根本在于治理被审单位的财务欺诈,而治理被审单位财务欺诈的根本则在于治理市场,因为在一个有效运行的市场中,内部信息会很快为市场所消化,被审单位所寻求的租也就很快会消散。此外,还应该加大被审单位的寻租成本,使其寻租的代价大大高于所能得到的收益,迫使其主动放弃寻租行为。
(五)国家审计应引入申辩机制,以解决官员责任不清问题。申辩是指对受人指责的事申述理由,加以辩解。申辩机制是通过给当事人申辩的机会而形成的机制,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民主政治精神,因此,值得提倡和推行。
目前很多机关针对审计报告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媒体进行申辩的方式是不正规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人代会介入,对行政任命的官员激活惩罚和问责机制,而后再由当事机关在人代会、相关的政府间协调机构或行政复议机构中进行申辩,最终将所谓集体决策的问题落实到主要责任人身上。如果涉及法律问题,则要激活司法程序。
已故著名
会计学家杨时展先生对中国历史上国家审计和会计的状况与国家的治乱兴衰的关系用一句话十四字做了总结:“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因此,建立和完善国家审计报告制度有助于加强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王华.从当代国家审计监督制度的本质谈《审计法》修改[J].中国审计,2004,(12).
[2]杨时展.国家审计的本质[J].当代审计,1993,(2).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周盕.学者呼吁审计引入申辩机制 解决官员责任不清问题[N].香港大公报,2004-07-17.
[4]毛飞.观察:信息不对称“糊弄”了省委书记[N].中国青年报,2004-04-06.
[5]廖洪,张娟,张庆.监督我国国家审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举措[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