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体系的思考(2)
2017-08-24 06:51
导读:二、完善审计结果公然制度体系的设想 审计结果公然还面临很多,但是,这是推进***的重要之一,审计工作者只能迎难而上,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
二、完善审计结果公然制度体系的设想
审计结果公然还面临很多,但是,这是推进***的重要之一,审计工作者只能迎难而上,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不断完善,积极努力地推动这项工作。对于上述审计结果公告地位不明确、审计执法独立性不够的题目,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很好的改善建议,在此不再赘述。笔者仅就审计机关内部题目提出一些设想。
1、设置审计结果公然专门机构。审计结果公然并不是简单地将审计报告公布出来完事,这其中涉及到公告项目的选择,经费预算,审计报告的修改,外部事务的联络,反馈意见的梳理,引发争议的解决等一系列题目,因此建立审计结果公然专门机构是必须的。一般而言,可由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法制部分职员、具体审计项目业务部分负责人、审计组长等组成审计结果公然委员会,制定切实的公告范围、程序、内容、形式等,处理上述事宜,明确权利和责任,使该项工作规范化开展。
2、加强审计结果公然的计划性。地方审计机关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应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拟订出预备公告结果的项目,并向政府附送经费预算。一方面,由于现行财政预算中,并未包含此项经费,到需要公然时再请求解决经费题目,必然碰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增加行政本钱。另一方面,审计组在开展项目时,从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开始就有目的、有预备地进行,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时也明确告知,引起被审计单位高度重视,有利于进步公告的质量,降低审计公告风险。
3、强化审计整改
情况报告机制。广义地看,审计结果不仅包括审计组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审计查出的题目及处理意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题目提出强化治理的建议,也包括被审计单位对查出题目的整改情况。从审计署公告的结果报告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期的公告包含了整改情况,但是,公告时间间隔审计完结时间比较长。笔者以为,假如一开始就告知了被审计单位,此项目的结果将公然,那么,被审计单位为了给公众留下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印象,会积极主动地配合,在审计执行的期间内完成整改,特别是地方单位,基本上是按照法律、法规执行,不存在对规章的修订题目,所以整改应该不会耗费很多时间与精力。把审计整改情况一并公然,公众才能了解审计的全貌,这也符合执行审计结果公然的宗旨。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4、健全信息反馈整理机制。审计结果公然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在结果公告之后,进行回纳总结,查找题目,原因,促进审计质量进步。要实现此目的,必须健全结果公告信息反馈机制。审计结果公告信息反馈机制是指国家审计职员采用审计回访、审计项目抽查、审计结果公告考评等,定期收集、分析审计结果公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题目,并找生产生的原因和关键控制点,及时反馈给决策者,以便采取措施(张红英,2006)。在以前的实际工作中,审计回访重点关注的是审计组执行廉政纪律等题目,忽略了被审计单位、公众对审计报告本身的信息反馈,也没有很好地听取其他人对审计方法的改进意见。在审计结果公告后的一段时间内,审计结果公然委员会应该专门组织气力,有针对性地收集、征求意见,梳理分析后作为后续的主要内容。
5、建立应对审计结果公然引发争议的解决机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公告出来的审计结果,形成的观点肯定不同,势必引发各种争议,假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有损审计形象,社会稳定。最近,很多网友对审计署2006年提交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里,较往年少点名题目议论纷纷,以为这是“过分理智”。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应该有专门的窗口进行解释,消除公众心中的疑虑。解决争议,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加强来访制度,针对来访者提出的题目,由审计组长解释;二是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各种媒体定期将收集到的普遍争议向公众解释,现场回答公众代表的提问。
任何一项新生事物,都会面临众多急需解决的题目,审计结果公然也不例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审计工作者、各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能够积极稳妥地进行下往,实现它既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