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几点思考(3)
2017-08-25 04:16
导读:四、开展效益审计是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方向 效益审计是审计的主流,也是最高的审计目标。国家审计署2003年7月公布的五年规划当中,正式将效益审计作
四、开展效益审计是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方向
效益审计是审计的主流,也是最高的审计目标。国家审计署2003年7月公布的五年规划当中,正式将效益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类型提出。它的重点在于揭露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因治理混乱、决策失误或由于法规制度不完善而造成的重大损失浪费。这与国外的绩效审计在实质上是有区别的。它是在财务收支不真实、不规范的现象还存在的基础之上来开展的,因此是以揭露重大的损失题目为主,它不仅包括效益,还包括效益和环境效益。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即对农业专项资金投进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审计,简单地说,就是看资金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发挥了应有或最大效益。从现行审计情况看,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还处在探索和初始阶段,但开展效益审计是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方向。一方面,从审计发展趋势看,随着法规、制度逐步完善,在财务收支方面违规违纪题目已不是重点、突出题目的情况下,专项资金审计必将从偏重查错纠弊向效益审计过渡;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我国农业专项资金的投进固然逐年有所增加,但资金供需矛盾仍然很突出,所以亟待进步资金的使用效益。
如何开展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我们以为应从以下两方面进手:一是地确定项目效益
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科学地界定项目效益的高低。从目前现状看,由于审计职员自身知识结构还不能达到效益审计的要求,有时仅靠审计职员自身的知识水平无法确定某些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也无法评价某个项目效益的高低。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加强审计职员的业务
培训,进步自身素质外,也可聘请有关专业职员加进,对某些项目做出评估,这样可以从多种角度对项目实施及运行情况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结论,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达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