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附注的编制与审计问题探讨(2)
2017-08-27 02:02
导读:解决办法 针对会计报表附注编制中出现的向题,应当从制度入手,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治理,提高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质量。首先,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
解决办法
针对会计报表附注编制中出现的向题,应当从制度入手,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治理,提高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质量。首先,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其次,要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督体系。会计报表附注的提供者应建立自身的内部监督机制,而注册会计师审计也应该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应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加强监督,“三管齐下”,而不是相互之间推委责任。最后,还要加大执法力度。
报表附注审计的不合理做法
具体表现
报表附注是影响审计意见的一个重要方面,审计报告所附的已审会计报表如果没有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补充,将直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报表的理解。但由于审计准则没有对会计报表附注做出详尽的规范,导致了会计报表附注审计的一些不合理做法。
一方面,会计报表附注往往由直接参与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代为编制。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规定:“本准则所称会计报表,是指需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或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及相关附表。”显然,会计报表附注应该由被审计单位编制。编制会计报表附注应属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代行会计责任不符合审计独立性的原则。
另一方面,附注内容比较随意,所包含的项目详略不一。附注应该包含一些必须说明的事项,再由注册会计师决定其他需披露事项。需要说明的是,尽管附注与表内信息共同组成财务报表的整体,但是附注中的定量或定性说明,不能用来更正表内的错误,也不能用来代替报表正文中的正常分类、计价和描述。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原因分析
从会计规范来说,会计准则对附注编制的要求散见于各会计报表中,并未强制执行,会计人员既无动力也无压力去编制报表附注,这就使注册会计师代为编制附注成为可能。
从附注本身来说,附注的文字表述比报表中所汇总的数据资源更难用于决策,如果使用者对附注不作认真研究的话,便难以理解附注提示的内容,往往会忽视这项资料。
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由于对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还没有获得广泛的认识,他们对审计报告书中是否应该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并无要求,即使报告中有附注,也很少对其给予应有的关注。
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被审计单位来说,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它有隐藏对自己不利信息的需要,将一些问题隐藏在会计报表附注这一“黑箱”中,正符合其利益的需要。
从中介鉴证方—审计单位来说,目前我国除上市公司外,审计人员受托于被审计单位并向其收取审计费用。在这样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委托关系下,注册会计师可能会更多地偏向管理当局,而轻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对策研究
将原先散见于各会计报表的附注编制说明、要求进一步规范,对其格式、内容作一些比较详尽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出台关于会计报表附注审计的审计准则,以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审计。
要求企业自行编制报表附注。由注册会计师代为编制的,应由企业办理确认手续,并由另外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核。
提高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附注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能结合基本报表使用,更好地做出决策。
整顿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竞争秩序,严惩以各种不正当手段拉客户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台具体规范,严格管理被审计单位更换注册会计师的制度。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曾俊霞,王剑,李飞.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应予规范披露.财会通讯,2000
2.张世兴等.对会计报表附注的思考.财会月刊,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