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与风险治理(2)
2017-08-28 01:32
导读:二。内部审计功能对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 内部审计是在公司有权部分的领导下,依据国家相关、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的 规章制度 ,独立监视和评价公司
二。内部审计功能对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 内部审计是在公司有权部分的领导下,依据国家相关、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的
规章制度,独立监视和评价公司及所属单位(含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单位)经济活动正当合规、效益、效率及内部控制健全有效的行为。在公司经营治理工作中,内部审计主要发挥着维护内部控制、支持业务创新、辅助领导决策等重要作用。 站在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内部审计作为监视和评价机制的主要手段,在平衡不对称信息,使
代理合同有效执行和促进股东与经理人利益最大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换的重要作用,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 1.内审部分的隶属关系体现所有权监视的性质,通过审计协助所有者平衡不对称信息,使代理合同有效执行。 审计产生的条件是两权分离条件下(即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财产所有者为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而建立的监视机制。在授权经营治理体制中,由于内审部分大都采取董事会(监事会)直接领导或者是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治理层双重领导的模式,使内审部分具有所有权监视的性质,决定了其接受所有者授权对经营者进行监视评价的现实关系。 从世界范围看,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至今未变,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治理公司的真正权力把握在经营者手中,作为委托方的所有者,反而处于公司的外部。这样的公司治理现实,假如不采取措施,建立高效连续及时的监视评价机制,轻易混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责关系,形成“所有者缺位、经理层越位”的***现象,并使经营者几乎不再有如实表露经营信息(含信息)的压力。 因此,为确保受托方充分履行受托责任,如实报告经营信息,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对其经营履约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而内部审计由于熟悉公司政策和内部体系,并拥有专业知识的上风,通过稽核检查,可以协助所有者平衡不对称信息,评价履约责任,为委托代理合同的有效执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2.内部审计不仅是所有者进行监视的有效手段,也是经营者经营业绩报告的重要鉴证方式,为激励和考核经营者能力提供必要的依据。 现代公司治理与古典公司治理理论的最大区别是将经营者的激励与考核机制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营计划治理下,由委托人和受托人协商,确定任期的经营目标,并签订任期经营
责任书,然后以此要求受托人按委托人的目标利益从事具体经营治理活动。只有在完成所有者设定的经营目标后,经营者才能获得其应有的报酬。 经营者能否获得企业所有者给予的报酬,取决于经营者的综合治理能力和实际经营效果。企业经营者为向企业所有者证实其经营能力,获得所有者的信任,就必须定期向企业所有者汇报其工作成果,传递经营治理信息。而内部审计的存在就为经营者的业绩报告提供鉴证帮助,为经营者迎接企业所有者的激励与考核提供必要的依据。 公司治理的实践证实,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资本所有者单方面的需求,而且是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共同意愿,主要目的就是维护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并服务于治理结构下各权利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是监视手段,还是鉴证手段,内部审计的结果都是体现治理结构下恰当的权利分配关系和相关利益各方的利益平衡和约束,达到多赢的效果。 在国际上,由于发生了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的造假案,促使纽约证券交易所下定决心制订“上市公司诚信声明”,进一步夸大上市公司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与否,作为维护上市公司诚信守则一项很重要的内部制约机制,使内部审计不仅成为上市公司维护公众形象的一项基本制度,而且也成为公司完善治理结构的有效手段。 现阶段,我国信托业正处在改革、创新、调整、的时期,很多信托公司在不断发展业务的同时,注重治理结构和内控体系的完善。但不足的是,仍有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并未充分重视独立监视和评价功能的重要性,只是将内部审计作为财务部分职能的一部分,或是将其放在公司高级经理层以下行使职能,并未重视发挥其维护公司治理结构、平衡不对称信息的作用。这不仅与国内外公司治理趋势相往甚远,也与《信托投资公司治理办法》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发挥其对完善监视和评价机制的积极作用,将对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产生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