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审计对审计证据总体要求的探讨(2)
2017-09-02 01:10
导读:2.审计项目。 审计证据的数目,还与审计项目的特征有关。通常,重要的审计项目要求的审计证据越多。例如:对建设项目的审计,其本身就是一个包含复
2.审计项目。
审计证据的数目,还与审计项目的特征有关。通常,重要的审计项目要求的审计证据越多。例如:对建设项目的审计,其本身就是一个包含复杂数据信息的工程,而且建设项目在整个企业的战略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占有企业大量人力、物力的项目,也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点,显然要对这样的审计对象实施审计获取相当数目的审计证据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3.本钱效益。
对审计证据充分性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审计证据可以无穷制的多。在获取审计证据的同时,审计职员需要耗用大量精力甚至财力,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将长时间积累的审计信息全部用于辅助审计证据是不现实的,况且某些审计证据的取得并非是免费的,过多的审计证据会成为审计负担。本钱效益因素的另一层含义是审计本钱的耗费并不是越少越好。对于一些必须要重点审查的项目,如数巨大的应收账款,尽管取得该审计证据存在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本钱,但该项目的重要性决定了耗用本钱的必要性。
(二)对于审计证据适当性的考虑
《注册师审计准则》对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定义为,“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表露)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对于质量的考虑是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角度来看的,这似乎是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相吻合,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服务于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的,而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要符合审计目标即作为出具审计意见的依据,“不相关”、“不可靠”的会计信息并不意味着审计证据的“不相关”、“不可靠”,正是这样的会计信息揭示了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可能舞弊的行为,是值得审计职员高度重视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与审计目标密切联系的,是指审计证据的获取应能为做出审计意见提供佐证,也就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认定。对于符合性测试获取的审计证据,其相关性的决定因素包括:内部控制的存在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的遵守情况。对于实质性测试获取的审计证据,其相关性在于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及认定报表中列示项目的存在,权责关系,业务发生,完整性,计量,信息表露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审计证据相关性的原则要求是:“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换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按照相关性的要求对审计信息加工形成有证实力的审计证据是对审计证据质量要求的体现。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即审计证据能否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这是从审计证据质量的另一个方面来考虑的。符合相关性的审计证据是对会计报表事项的认定,这种认定的条件是审计证据的真实可靠。假如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可靠,那么对于证据的认定就是无意义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原则要求是:“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天生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天生的审计证据更可靠;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的总体要求。两者在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中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数目不足的审计证据无法全面反映被审计对象的情况,不足以形成有力的证据;不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特征,即使审计证据数目再多也无法对出具审计意见提供佐证。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目与审计证据的质量相互。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目可能越少;假如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就需要大量的审计证据全面揭示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审计职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是不能一味的只关注总体要求的某一方面,偏废另一方面,两者应当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