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金企业管理审计的要点分析
2017-09-04 05:49
导读:审计论文毕业论文,对黄金企业管理审计的要点分析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黄金企业是生产
摘要:黄金企业是生产和加工高价值产品的企业,其生产经营具有相对封闭性和一般垄断性的特点。国家对黄金开采实行审批性限制制度,仅允许国有企业开采,尽管近年来在批准开采问题上有过几次反复,但相对其他矿种来说审批还是比较严格的。这种严格性决定了黄金生产的一般垄断性特点。另外,黄金是由国家指定地点即上海黄金交易所进行销售。黄金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黄金企业的管理审计不同于其他一般性生产经营企业,具有自己的特征。
关键词:黄金企业;企业管理;管理审计 (一)黄金企业的生产经营 黄金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地质探矿基础之上的,生产前先进行探矿,探明经济储量后方可进行采矿作业。采矿过程又由采场设计、矿石崩落、出渣运矿、充填胶结等环节组成。采出的矿石经过破碎进入选矿流程。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这一阶段降低生产成本是十分重要的。要降低采掘比,使采矿成本降低,减少损失率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贫化率尽可能地提高出矿品位。采矿阶段技术经济指标的控制对经营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选矿流程中,矿石首先被磨碎,磨成200~400目的矿粉,矿粉经过浮选开成金精矿,金精矿具有一定的价值,对此,加强生产管理非常关键。金精矿进入氰化流程,经过浸出、置换、洗涤、压滤工序制成金泥,金泥含量达到30%,具有很高价值。金泥出柜需要保卫部门参与,生产部门、财务部门、质量计量部门共同完成。金泥进入炼金室实行全封闭生产作业,经过冶炼和电解形成金块。降低药剂消耗、提高选冶总回收率、防止金属流失是选冶过程生产经营的重点。由此看出黄金企业生产阶段的经营管理决定整个企业经营管理。黄金企业不存在市场竞争、产品销售问题,那么降低成本、提高回收率、增加产量、减少流失、搞好生产管理,就是黄金企业搞好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二)黄金企业管理审计的重点 管理审计是帮助管理人员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活动。管理审计的重点是度量评价经营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黄金企业的经济性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生产管理活动构成,效率性、效益性由密切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反映。这些技术经济指标归纳起来有损失率、贫化率、采掘比、出矿品位、浮选回收率、氰化回收率、尾砂品位、冶炼回收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克金成本等。由此可见,选择和断定一些反映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的,影响企业效益、具有较高风险的审计对象,是黄金企业管理审计的重点。 确定黄金企业管理审计的重点是由审计对象确定的原则决定的。确定审计对象的基本原则就是企业中的风险。风险是指控制无效(或降效)导致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乘以潜在损失,用
数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R=pr·(E) R代表风险;E代表用货币表示的潜在的损失金额;pr代表用于控制失效(或降低效率)导致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黄金企业生产环节风险是最高的。一方面因为黄金在产品价值高,潜在的损失较大;另一方面它处于现场当中,管理难度大,控制容易失效,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大。因此,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风险较高。确定黄金企业管理审计重点不仅由黄金企业特征决定,同时还是由黄金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所决定的。就黄金企业来讲,一是组织机构比较完善,质量计量监督部门、保卫部门、财务部门一应俱全,能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二是职责明确,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比较完善;三是财务管理十分规范,职责落实,财务审计由上级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涉及资金财务方面风险较低。这些都决定了黄金企业管理审计重点不在采购、销售、资金、财务等方面,而在生产管理环节当中。黄金企业,黄金生产集中于一线和基层,处于控制的末梢,容易形成空区和盲点,因此应当强化管理,重点进行审计。(三)实施管理审计的几个要点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那么,如何实施管理审计呢?笔者认为应当抓好以下几点: 1、选准审计对象。实施管理审计,首先要选准审计对象,它既是实施管理审计的第一步,也是管理审计成效的关键。在选择审计对象时既要看到现实的风险,又要看到潜在的风险。风险已经显现出来的,说明问题已经存在;问题没有暴露出来的,风险潜伏在管理过程当中,这就需要审计人员甄别筛选。比如,2003年5月份,三山岛金矿一度出现出矿品位低下的问题。审计发现出矿品位低的影响因素有损失和贫化两项,而损失和贫化既有与设计有关的一次损失和一次贫化,又有与出矿有关的二次损失和二次贫化,选择哪一项内容进行审计呢?我们经过初步调查,确定将采矿车间铲运机出矿作为审计对象。我们按采场、按单车进行审计排查,发现在铲运机出矿过程中有废石混入的情况,最后确认出矿品位低是由二次贫化造成的。对此,我们提出了整改意见,被采纳后出矿品位很快得到改善。 2、要有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程序和工作思路。审计工作要有计划性,应按一定步骤进行。要制定出年度、季度或月份
工作计划,指导阶段性的审计工作。 开展审计工作不但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同时头脑中还要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思路。进行审计时,首先,要看是否建立控制制度,制度规定是否严密,有无漏洞。其次,要看人员、职责是否落实。第三,审查制度、职责是否被有效(严格)执行。第四,发现的问题是否与审计目的相一致。第五,掌握的审计证据是否可靠、有力,能否说明存在的问题。第六,提出的建议、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不能被管理者所接受。第七,所撰写的报告是否恰如其分。 3、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管理审计的方法很多,但对比测试和现场观察两种方法简单而有效。对比测试可以从总的方面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现场观察可以发现实质性的问题。很多时候通过询问或听取当场人员的反映是得不到真实情况和审计证据的,只有经过对比分析和亲自到现场查看,才能掌握真凭实据。比如,我们在对金属平衡问题审计时,经过对同组数据的对比测试,发现个别人在不同班次形成的数据有雷同现象。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取样可能存在问题,于是针对取样进行现场详细观察,从取样数量、取样时间到取样频率一一观测,结果发现操作人员有延误取样时间问题,有的干脆一样多代,化验结果与实际指标不相符,造成理论产金与实际产金的差异。 4、要提出改进措施。发现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正是管理者梦寐以求的愿望。审计人员适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审计人员应当担当起这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