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有大批各领域的学者在积极地探索、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到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阶段,不少人都希望用计算机来缔造人工生命。冯诺伊曼所提出细胞自动机便是这么一个模型。虽然这个模型很简单,但是,它展现出来的复杂的奇妙的现象却吸引了大量的研究人员。如今,它作为一个数学模型,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将对细胞自动机的构成、实现机制以及它产生的现象作一番简单的探讨。
第一章将详细介绍细胞自动机的概念、基本元素以及各类自动机的共同特征;第二章详细介绍一维细胞自动机和生命游戏的程序算法设计,分析算法的性能并给出了改进的方法;第三章结合自己对细胞自动机的一些理论知识,使用自己制作的细胞自动机进行实验操作,仔细分析细胞自动机产生的现象,以验证前人所提出的理论和观点,总结自己对这些现象和理论看法;第四章简单探讨了细胞自动机的长远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关键词:细胞自动机;生命游戏;动力学模型
目 录
总页数:31页
引言 1
1 认识细胞自动机 1
1.1 细胞自动机概念的提出 1
1.2 细胞自动机的基本元素 1
1.3 细胞自动机的特征 5
1.4 生命游戏 7
2 细胞自动机的程序算法实现 8
2.1 通用模块的设计 8
2.2 生命游戏的实现 11
2.3 一维通用细胞自动机(CA)的实现 14
2.4 分子热运动模拟 15
3 细胞自动机的实验 17
3.1 一维细胞自动机分类 17
3.2 复杂系统相变的调节参数 23
4 细胞自动机的现实应用和长远意义 26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1 现实应用 26
4.3 长远意义 27
结论 29
参考文献 29
致谢 30
声明 31
引言
20世纪40年代晚期,天才科学家冯诺伊曼先生为了研究机器的自我复制过程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动力学模型:细胞自动机。数学家康维等人紧跟其后,继续发扬他的理论,实现了一个当时深受人们欢迎的模型:生命游戏。物理学家沃夫拉姆也针对冯诺伊曼提出的一维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分析,把这个模型产生的四种现象分为四种类型。而被尊称为“人工生命之父”的兰顿对这四种类型进行了分析,认为这和物理学中的相变是同一种现象。目前,国内对一维细胞自动机也越来越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李建会教授对细胞自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计算主义”的理论。这便是细胞自动机的来源背景和前人先辈做的工作。作为一个动力学模型,细胞自动机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本文的目标就是依据前人提出的规则,设计出一维细胞自动机、生命游戏等程序,并详细阐述算法的复杂性以及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然后使用这些程序对前人提出的一些基础性理论进行实验验证。比如沃夫拉姆提出的四种类型、兰顿提出的能调整系统状态的参数,以便加深自己对这方面理论的认识。在文章的最后,谈到了细胞自动机在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所有的细胞自动机所共有的特征,并简单谈了它的长远意义。
程序的开发平台是.Net 2005,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XP。
1 认识细胞自动机
1.1 细胞自动机概念的提出
上世纪50 年代,在图灵提出人的大脑是一台离散态的计算机的思想几乎同一时期,计算机科学的另一个开创者冯·诺伊曼即开始从计算的视角思考生命的本质问题,他认为自我复制乃是有生命的物体的独一无二的特征,也是被称之为生命的必要条件。为了构造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机器,冯·诺伊曼提出了细胞自动机的概念。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