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式中 v——空室流速,m/s;
V1——水流通过栅条的流速,简称过栅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m/s2。
⑥校核G、GT值:由于在进行设计之前,G值和GT值已考虑在合理范围内,故这一步计算后整个计算过程结束。
上述水力絮凝池计算的能耗分配法从能量损失的观点出发,充分考虑了能耗适应絮体成长的需要,编成计算机程序也是十分方便的。以往在进行水处理构筑物设计的时候,由于各个设计者所选参数的不同,因此计算结果会有较大差异;而采用上述方法,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时候,如果不是有意识地人为干预参数的选择,其计算结果将是唯一的,这就是标准化设计的优越性。
1.2 絮凝池平面布置标准化
根据水力计算结果,即可进行平面布置,同样以栅条絮凝池设计为例,如下所述:
①根据流量大小,选用已事先标准化的池型,例如采用30格模式(昆山模式)、18 格模式(洪湖模式)等多种标准形式;
②根据V=Q·t,计算出絮凝池体积V;
③根据A=V/H(H为絮凝池高度基本为定值,由后续斜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