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地方文献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014-04-09 01:18
导读:计算机论文论文,谈地方文献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精神


  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显得至关重要,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尤其是地方文献资源越来越得到充分的利用,地方文献在地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为本地区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进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领导决策离不开国情、地情。“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文献中的地方史志,就具有这种“资政”的功能。不仅如此,史志蕴藏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尤其是志书,记述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面貌与历史发展趋势,领导者可从这些发展变化中找出规律,借鉴历史,吸取教训,避免决策时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如据《湘潭市志·水利篇》记载,湘潭市处在湘江及其支流涟水、涓水中下游,境内洪灾主要是春夏之交持续降雨或暴雨所造成。公元764—1949年,湘潭、湘乡两县发生大洪灾41年次;民国15年(1926),湘江湘潭段洪水水位最高达41.46米,湘潭、湘乡洪水淹城,主要街道尽成泽国;1950—1985年,市区湘江洪水位超过40米的有9年次,给湘潭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消除洪灾危害,近年来,湘潭市政府通过对本市洪灾历史的考证和现状调查,得出市内城区防洪的主要问题是湘江石嘴墙至湘潭大桥段的自然洪障,于是提出并实施了修建防洪大堤的方案。大堤修好后,每逢洪灾降临,市区再也没有出现积水危害的现象。又如1989年湘潭市作商业网点建设规划,《湘潭市商业志》提供了从清代至今的湘潭商业各个历史阶段的网点演变状况、城乡服务网点类型及网点设置形式等资料。这是当时唯一系统全面的全市商业网点分布史依据,对市政府领导作出近期和远期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显得特别重要。由此可见,志书这类地方文献所提供的借鉴作用能帮助地方当政者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避免全局决策上的短期行为、部门决策上的独断专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地方文献为决策者提供资政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二、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信息

地方文献,特别是有关矿藏、物产、畜牧业、农业、冶金工业、气候、水利、人口等有关经济发展资料的原始记录和官方统计资料,翔实可靠。人们可以通过了解地方文献所提供的有关经济发展的信息,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研究,从而制订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1.利用地方文献,开发地方特产,发展地方经济  

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和经济、政治、文化等历史沿革的不同,决定了各地经济发展的途径不同。有的地区以发展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为主打开销路,有的地区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有的则以发展传统产品跻身于国内外市场。地方文献为地方的经济发展途径提供了信息和依据。例如,江苏常熟县有个鳗鱼桥,根据《江苏常熟县志》记载,是因长江的鳗鱼按季节到桥下繁殖而得名。县委以此为契机,决定组织到该桥下打捞鳗鱼苗并培育出大量鳗鱼,不仅调剂了群众生活,而且出口日本,换回了不少外汇,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如,湘潭龙牌酱油是湘潭特产,二百多年前即以其“品质精纯”享有盛名。然而,直至解放后仍极少外销出省。除与某些地方有口味差异的客观因素外,主要是宣传推介措施不力,连龙牌酱油在美国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获奖的消息也几乎未曾传出城关,长期不能扩大产销。前几年,有关单位通过《湘潭市商业志》挖掘了这一销不出省的历史渊源,在宣传上大作文章,大力推介龙牌酱油的悠久历史和特色,并且考证名人与酱油结成的趣闻进行广泛宣传,在获得国家金、银奖后,不失时机大做广告,扩大影响,使产品打开了销路,目前已行销国内十余省。再如,湘潭是“中国湘莲之乡”,湘潭人民有着栽培莲的丰富经验和采撷、加工莲的熟练技术,莲子生产素负盛名。据地方文献记载,湘潭所产的莲品质优良,圆壮硕长,去掉外壳,三颗即有寸长,故称“寸三莲”,自战国起就列为朝廷贡品,被称为“贡莲”。由中共湘潭市委党史办、湘潭市民俗文化学会编写的《中华莲文化》一书搜集、整理了有关莲的食疗、药疗与美容方近千例,为湘潭市莲经济的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上一篇:ASP.NET的网站新闻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