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网络公共领域的功能与局限性毕业论(2)
2014-05-26 01:31
导读:(五)提升民众的民主和参与意识。随着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民众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更加多起来了。任何人都有乐意发表自己言论的心理倾向,只要“
(五)提升民众的民主和参与意识。随着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民众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更加多起来了。任何人都有乐意发表自己言论的心理倾向,只要“低成本”、便捷表达,上网者都会在网上选择适当的渠道发布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尤其当有人的看法或观点被其他人认同和赞许时,就会激励人们更踊跃地发表言论。这种潜力逐渐凸现,势必对中国民主进程的推进、社会秩序的稳定、政府决策的优化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网络也是一个最广大的参政议政场所。互联网公共领域的各种空间里,一方面,信息的交流、协商和综合,让人们感到了个人视野的有限,受到启示和唤醒,同时看到了对待一些社会事件的讨论,个人的力量的不足,需要更多的人的理性支持,形成大的公共领域空间。另一方面,上网者在网络空间具有平等的话语权,他们感到了话语权实现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在互联网上与其他公民的讨论,以及在某些时刻间接或直接地与
政治权威的对话、协商,参与者愈加意识到运用协商的方式维护基本权利及促进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性,在今后会更加自觉地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来参与、影响公共事务决策。
(六)社会安全阀作用。第一,人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随意交流自己的看法,同时一定程度地释放了情感,缓解了情绪张力。第二,互联网公共论坛的互动交流,其中所增加的社会认同会消解(当然也会增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比如有时有些怨气,经过交流后得到疏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极端行为发生和极端情绪以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宣泄。同时。互联网公共论坛的协商和政治参与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为正确引导民众情绪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互联网公共论坛在增强政策的合法性,维持政治系统的稳定方面也大有可为。互联网公共论坛通过公开协商社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在民主的政治过程中创造合法性,可能较之传统方式更为有效。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网络公共领域的局限性
当然,网络上的公共领域实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情绪化的非理性方面。
首先,在真实性的同时伴有感性化和情绪化。怎么想的就怎样说,带有情绪资源。激昂中语言会带有夸张或过分强调自身所坚持的观点,语言组织少有逻辑,失之恰当。由于网络世界里的身份面具,使网上舆论更具有随意性,有的网民在讨论时不必为说过的话负责任,语言中带有侵犯倾向,有时纯粹是某种情绪的宣泄。有些事件的讨论,带有明显的文化价值,又由于情绪化的舆论更有感染力,所以这种情绪可以更快地在网络上散布开来,导致情绪越来越激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网络舆论的“动物狂奔”状况。
其次,沟通中的非理性。主要表现在不会讨论问题,讨论时一说话就是争论,然后就发展成辩论,再发展下去就是争吵,接着就是吵架、对骂、侮辱对方。良好的沟通,是反省自己的言论,辨析对方的言谈,平和交流,互相体谅,进而形成可能的共识,或接受对方的观点或坚持自己的观点。
网上公共空间有其特定的形式和广泛的社会功用。其中目前比较突出的是对社会事件发展进程的关注和干预,这种关注和干预表现了网络网民具有较强的公共参与意识,而且在增长。同时,网民的公共参与客观上在影响着社会事件的进程及结果。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