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995年开始,海南各高校采用深圳图书馆研制开发的ILAS软件进行自动化建设。我馆在建立书目数据库的同时在这个系统中建立了“海南地方文献数据库”。它包括了《海南报刊索引数据库》、《海南图书书目数据库》、《海南图书内篇名数据库》和《古籍书目数据库》四个专题数据库。《海南报刊索引数据库》的建立是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重点,就是把原有的在报纸和期刊上搜集到的地方资料做成的卡片目录录入建库,在此基础上又回溯了历年的刊物,增加了大量的数据,增设了内容提要字段,这个数据现有了4万多条数据,由于这个数据库的信息量大,实用性强,读者的利用率很高。为了把分散在一些图书中如论文集、资料汇编、地方文史专刊等类的书籍的有价值的海南地方文献集中体现出来,我们建立了《海南图书内篇名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目前也有1万多条数据。
2 地方文献全文检索数据库的建设的可行性
书目和题录数据库只是二次文献,二次文献仅提供一次文献的线索及其部分特征,只是为查找一次文献服务,用户检索的最终目的是要索取原始文献的全文信息,即一次文献的获取是读者需要的根本。为了让大量的海南地方文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读者一步到位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海南资料,跟上现代信息迅速传播的速度,海南地方文献全文数字化成为了必然性。
2.1 地方文献的数字化体现馆藏特色
地方文献反映了本馆馆藏的特点,各个图书馆只有建立据有本馆特色的地方文献专题数字库,才能体现自己馆藏的特色和个性。海南省属于典型地区,它的文献区域范围包括海南岛、南海及南海诸岛。海南省的各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有关地方文献的藏书,但海南至今没有一个地方文献的全文数据库,而我馆是海南地方文献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特别是历史文献,是别的馆所不能比的,在我馆建立海南历史文献全文专题数据库,是最能体现我馆藏书特色的建设。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我馆地方文献部2001年曾自建了《海南网络资源全文检索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从软件的设计到数据的录入都是工作人员自己完成,共有3000多条数据。但由于数据库的容量不大,不能继续发展。这是我馆海南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雏形建设阶段。在海南地方文献还没有全文数据库的情况下,在2001年5月份的海南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会上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2.2 地方文献全文数字化是对珍藏本的保护
针对广大用户对一次文献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