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甘肃省图书馆是由1916年创建的甘肃省立兰州图书馆和1944年创建的国立兰州图书馆合并而成,迄今已度过了八十二个春秋,目前藏书总量已达250万册,其中西北地方文献的全面收藏是其馆藏特色。甘肃省图书馆的西北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始,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时任甘肃省立图书馆馆长张维先生毕生致力于研治西北史地学,每以西北历代文献散失少存,致学者“时苦参稽”为难。故在其任馆长之初,就呈请省政府教育厅征集各县县志以充实馆藏,供治学者参考。 1945年馆长刘子亚先生撰《甘肃省立兰州图书馆概况》一文,提出“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然开发建设之先,首应对西北各项问题根据实际资料以缜密之研究,方能定出切合实际之建设方案。”开始认识到地方文献在地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真正确立西北地方文献工作指导思想的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 1944年图立西北图书馆创立伊始,即成立了“西北文物研究室”。 1947年他发表《国立兰州图书馆与西北文化》一文提出:“国立兰州图书馆的目的,要做到西北文化问题的研究中心;西北建设事业的参考中心;西北图书教育的辅导中心。”确定其三项特有任务:“一、募集西北文献:①西北乡贤著作及其手籍。②西北地志及姓氏家谱。③藏、蒙、维、哈等文字之著作。④其它有关西北问题之中外书籍。二、搜罗西北文物:①陶器②汉简③碑石④金甲。三、编纂西北问题参考书目、西北问题论文索引、西北乡贤著述目录及西北学者著述表等。”为此,1948年8月成立了“西北资料专室”,专事西北地方文献的搜集、收藏、研究工作。从刘国钧先生到今天,历任馆长都十分重视西北文献藏书的搜集、开发和利用,将甘肃省图书馆办成“西北文献的收藏中心,西北文化的研究中心,西北建设的参考中心”的主导思想,以一贯之。八十多年来,始终以西北学研究的信息需求为导向,西北地区建设发展的基本趋势力重点,有目的、有步骤的建立了一个收藏西北地方文献14265种,在全国文献收藏单位中占有优势的“西北文献”藏书系统。并通过阵地服务、书目索引服务、专题信息服务等服务手段,使之发展成为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西北文献研究中心。
西北地方文献工作现状
一、收藏范围
凡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各省(区)以及在自然区划、行政区划演变中与西北各省区边连地界有关的,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族宗教、语言文字;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体育卫生事业;工农业生产布局;自然资源、自然生态变化等内容的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均属西北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其记载形式主要表现为:图书报刊、政府部门及学术研究机构的会议报告、文件汇编、表籍、档案、文告、印模、谱谍、传单、舆图、照片、拓片、地图、图谱等等。
敦煌学及其研究资料;汉简及其考释研究;中西交通史(包括丝绸之路研究)资料;西北民族宗教研究资料;西北地方历史地理研究资料;西北冰川冻土、沙漠治理资料;西北地区文物的研究考释资料等专题是收藏重点。
二、藏书状况
1988年全省文献资源普查统计:
西北地方文献地区及类型分布表(1997) (统计量:种)
类别
时间
类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西北总论
合计
图书
解放前收集
511
1906
132
96
217
448
3310
解放后收集
1505
5024
430
582
829
833
9203
期刊
解放前收集
113
172
7
2
10
85
389
解放后收集
215
470
46
45
81
857
报纸
解放前收集
18
41
2
3
1
65
解放后收集
160
204
17
25
35
441
总 计
2522
7817
634
753
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