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针对当前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将"知识集合"观点引入地方特色文献专藏建设,提出这个知识集合应是建立在"系列化"理念上的个性化,讲求文献的"可获得性"。指出建设地方特色专藏文献知识集合的要素是:"优化知识元素"、"设计合理结构"及"增强功能"。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14(2004)02-0084-03
2000年王子舟首次将数学的"集合论"引入图书馆学的研究中,提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知识集合"这一命题,并阐述了知识集合对图书馆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给"知识集合"的定义为:"用科学的方法把客观知识元素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专门提供知识服务人工集合。它是完整的实体,且在客观知识世界(即波普尔的"世界3")中具有独立的存在形态;知识集合元素的组织汇集依据了一定的科学方法;知识集合的存在意义是保存或传播知识,为人们提供知识服务;它对人们需求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力。知识集合具有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合性等特征。"
笔者认为,"知识集合"观点对图书馆工作的某一领域,尤其是图书馆工作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仅就图书馆地方特色专藏文献的"知识集合观"做一探讨。
1 地方特色专藏文献"知识集合"观点之提出
1.1 特色专藏文献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地方文献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任何一个地方图书馆都难以收尽。受传统认识和多年来对"地方文献"范围界定学术争议之影响,人们对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地方文献"概念理解不一,存在分歧;二是任务不明,认为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县级及其以下公共图书馆主要承担文化普及工作,没有地方文献建设任务,也缺乏人力、物力;三是理解片面,认为地方文献工作就是收集家族谱等艰深晦涩的专题研究工作。
1.2 特色文献数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
不管地方文献含义如何界定,地方文献是特色文献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地方文献是具有本土特色的,其间的人、事、物是本土化或与本土化相关的。地方文献也一样地包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知识。各级各类型图书馆(室)为满足当地公众基本需求,都或多或少的收藏地方文献。如本地区通讯录、名录、图册、办事指南,各种乡土教材等,既为本县、社区、乡镇的基本藏书,也是某一知识层次的专藏文献数据库。
特色文献库是指某一图书馆具有某一方面的优势而建设的,它不一定是地方文献。例如福建与台、港、澳相邻,在相关文献收藏中有"近水楼台"的优势。1989年全国文献资源普查中,福建省图书馆由于《易经》研究、"南洋资料"等文献收藏较多而被列为重点特色藏书。
可以认为,福建省图书馆对南洋史料搜集相对齐全是因为福建沿海人们有出洋谋生求发展的历史渊源,可称之地方特色文献;而《易经》特色藏书则主要是因当时中国大陆少有文献生产,而台、港、澳等地却没有停止过对《易经》这煌煌历史巨著的整理、研究而生产大量文献所致。特色文献资源库同时也是基于特色服务需求而建立的,或亦该地区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某一特殊方面具有优势,例如北京一些地区的服装图书馆、包装图书馆等。
1.3 建立在"不同层次需求"理念上的特色专藏文献收录范围的确定由于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图书馆工作注定要面向两个方面,一是客观知识(文献信息);二是面向人(用户),满足用户对知识的需求。专藏文献必须是适合社会需求、时代需求、当地用户需求的。然而需求具有多样性。它包括基本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当前需求和长远需求,个人需求和社会团体需求以及研究需求、学习需求、常识需求、娱乐需求等等。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必须有足够的了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需求是建设特色专藏文献的基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