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博客”现象毕业论文(2)
2015-08-28 01:57
导读:个案四:2006年1月13日和16日,浙江省政协委员肖锋和浙江省人大代表张群英分别开出“两会”博客,内容除提案外,还记录了他们眼中的两会进程、亮点和
个案四:2006年1月13日和16日,浙江省政协委员肖锋和浙江省人大代表张群英分别开出“两会”博客,内容除提案外,还记录了他们眼中的两会进程、亮点和自己的心声。人们认为高官博客将推动政治文明进程。
个案五:2006年2月13日,徐静蕾的博客冲破1000万点击量大关,徐静蕾成为了中国名人博客第1人,网民被她的真实、自然所打动。自此,“老徐的博客”成了她的第2张名片。
2、博客现象的社会学内涵
博客进入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什么在短短几年中博客数量会以几何级数增长?作为1种社会现象,我们应当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这1随着网络社会化而来的网络新生事物,因而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它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社会的虚拟社区
网络自从出现以来,人与人的沟通就较少有社会性的接触,这对人类来说是1个全新的生活体验。因为在真实社会中,每1个个体都会拥有多个身份,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场景,人们必须不断地交换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这些场景的特殊要求。但在网络上,由于交往的间接性(不是面对面地交往)和匿名性(接受信息方不知道发送信息方的真实和全面的情况),网民1般都是以虚拟角色进行交往。而对于博客来说,虽然它仍然是1种基于虚拟互联网络的交流工具,但是个体在使用时,却越来越多地将现实中的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及社会影响力带入这种虚拟的沟通中,使得互联网上的虚拟交流越来越趋向于现实,人们在网络社会中找回了自己的位置感。
在博客世界中,交流互动和知识共享是其内在的精神。博客在网站中是主角,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知识,而博客与博客、博客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多重相互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他才能够分享其他人的信息和知识,同时也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拥有相同的兴趣、喜好和经验的人,或是学有专精的专业人士,通过博客的社会联系,他们之间就形成了1个个存在于网络之间的虚拟社区。网民们可以沟通思想、寻找和自己价值道德观相同的“志同道合”者,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心态更接近于“本我”,也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并展示其才华。在这个意义上结合在1起的博客群体,在社会学范畴上不仅算是初级群体,还属于趣缘群体。
(2)介于个人性和公共性之间的电子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这个概念源于古代希腊雅典时代的城邦精神,其理念强调的是公民每日可以任意在市集上自由地发表言论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根据这个古典的理念,社会私人的领域与公共领域原是不区分的,政治经常被理解为社会公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事务之1。公共领域因此是“1个在公共空间的实现,在这个空间中无数的观点同时出现,并在其过程中产生1个共同的意见”。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