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博客”作为1种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正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从社会学视角对博客现象的特点及其表现、博客文化的内涵及意义等进行探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博客;现象;社会学内涵
2002年以来,博客(Web Log)作为1种新兴的网络传播交流方式被引入我国。今天,“博客”1词已经被套用到“你吃饭了吗”的句式中;打开百度键入该词,点击搜索项,我们可以发现100,000,000条结果。据新华社2005年12月底的报道,中国内地网民超过1亿,其中的博客大概有近1000万,在校大学生占到不小的比例……不难想象,博客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关联,面对给互联网带来巨大活力的网络博客,本文将以社会学的视角对“博客”这种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1、博客现象概述
(1)博客的界定
Blog是Web 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2002年由互联网专家方兴东、王俊秀正式将其译为“博客”。在这里,“博客”1词兼具名词性和动词性,作为名词使用时,指“网络日志”这种特殊的个人出版形式,同时也指拥有和创作博客的人(Blogger);作动词时特指通过Blog进行写作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界定“博客”呢?由于博客本身处在1个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之中,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对博客的定义: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旧媒体→新媒体→互媒体(硅谷最著名的IT专栏作家丹·吉尔摩);Blog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佩姬·努南);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是媒体的开放源代码运动(方兴东);博客是用文字进行对话的网上咖啡厅(《博客手册》);网上写作的1种特定形式和格式,由按时间倒序排列的文挡组成的栏目,两侧通常还可以有补充材料,频繁更新,1般大量使用链接……笔者认为,应该在众多对“博客”的理解中掌握其实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以日志体形式记录并按文本发布时间倒序排列,且内容不拘1格,时常更新,信息流动即时。(2)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注重交流与互动,人们可以轻松自如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灵感想法、学术研究、新闻时评等等与朋友、同事、网友分享。网友也可以留言的形式进行延时性的双向交流。(3)以“超链接”为主要特点,充分利用超链接,以拓展文章的内容、实现与别人的联系、达到知识的共享。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博客的表现形式
随着博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其中,因为任何1个网民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自由挥写。博客的主体更加多元化,除了普通大众,更多专业人士、文化名流、工商业精英、明星、政治领袖都拥有了Blog,自由的形态让博客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体现。根据《全球中文博客发展报告》显示:77%的博客用户认为博客是“表达自己情感的1个很好的方式”,而“想要与别人分享自己的1些资源”,“与其他博客进行交流”,“希望自己的观点获得别人的支持”这类与人际沟通高度相关的功能的选择者分别为54%、48%、44%。[1]下面以1些博客为例,可以让读者对博客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更直观的感受。
个案1:从小就有写日记习惯的小秦,进入大学后,选择用Blog的方式记录下生活中有感触的人和事,“博客对我来说就是个人记录本,不时更新和查看,现在如果打印出来,会是1本厚厚的生活备忘录。”
个案2:小邓是中文专业的高材生,他将自己平时创作的散文、小说都放到自己的博客上,同时,他也会转载1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作品,用“自娱自乐”来形容他对待博客的态度再合适不过。因为他既不在乎浏览量的多少,也不在乎别人评论的好坏。
个案三:博客萨利姆·帕克斯,他从2002年9月开始1直撰写并张贴有关巴格达局势的文章。据传他的工作地点就在巴格达,每天都有成天上万的人在互联网上浏览他的博客。因为那儿记载着战火之下、围城之中的巴格达最真实的生活。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