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论起例,连续出版 在当代中国,民族古籍研究正在孕育着具有特定研究对象、鲜明研究特色的学科建设取向,但形成严谨、规范的学科体系尚需时日。为不拘一格、兼收并蓄计,《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论》没有去人为地设置什么学科分类标准或主题分类标准,而是取了史学界得以公认的传统的通论、专论、个论的"三论"体例,兼及书目成果,而且力求各辑体例一致。笔者认为,这是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古籍研究现状的,是求真务实之举。
每年1辑,连续出版,这是该丛书的又一大特色。丛书者,在一总书名(总题名)之下汇集相关文献的出版形制之谓也。但以丛书之形制而求每年一辑,连续出版,则为定期出版物,况其为研究成果精品选集之丛书,殊为难矣。它一方面有极高的可选文献之保证要求,一方面须有一支专门队伍去长期跟踪学术研究,专司征选、编辑、出版之繁务。单就这一点而言,若能持之以恒,数年之后,则必成为我国民族古籍研究事业一学术精品浩大工程,功德无量哉。
对于负有民族文化遗产搜集、整理、保存、传播及开发职能的民族地区图书馆尤其是专门图书馆(如笔者所在的民族地区博物馆图书资料部门),《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论》更是不可或缺的精藏、珍藏。按照我国图书馆界的通常做法,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的主体之一即是民族文献,[5]从地方文献、民族文献工作的发展要求看,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地方文献、民族文献的收藏质量与保障能力,一方面更要大力拓展这方面专藏的情报支持能力。而在这两方面,《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论》都可谓助益多多。概要说来:其一,可利用该丛书学术精品荟萃和连续出版的两大特点,及时、全面、系统地跟踪民族古籍整理、研究方面(尤其是对本地区有针对性的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从而为本馆确定相关专藏主题与开发选题提供依据。其二,充分利用该丛书开辟的民族古籍出版动态报道等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出版单位大都进入产业化运营业态,民族古籍的整理、研究成果由于其非赢利性的特质,相当部分都采取协作出书、课题费补贴出书、自费发行等形式,因而在常规出版书目中常常难以反映,给图书馆这方面的专藏补充带来了相当的难度。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论》的专辑中,专门收录有不少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方面的专题综述以及提要性书目,不啻为图书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出版动态报道途径。将之与常规出版书目相互参照,不但可以形成动态性的"标准核查书目",[6,7]为专藏评估提供依据,而且可以按图索骥,及时补充缺藏。其三,《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论》对民族古籍整理、研究方面的书目成果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这在当前的学术精品丛书出版方面是不多见的,更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但体现了优秀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