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西方油画艺术中材料的变迁(2)

2013-06-19 01:04
导读:(二)稀释剂的变迁 稀释剂无论如何发展或变化都有它的基本要求:第一,必须完全挥发;第二,挥发率与速度必须一致,恰好适合作画操作过程:第三,在

  (二)稀释剂的变迁
  稀释剂无论如何发展或变化都有它的基本要求:第一,必须完全挥发;第二,挥发率与速度必须一致,恰好适合作画操作过程:第三,在底图不能起破坏溶剂的作用;第四,不能与混合的颜料起化学作用;第六,不产生有害健康的烟气,没有残余的气味,就是说稀释剂在合理的时间内从干薄膜上完全消失。只要符合了这六个要求的稀释剂都可以用,但是它的变迁与化工材料的进步有密切的联系,并且从一种新的稀释剂的发现并第一次应用到被画家们普遍采用或得以普遍使用之间有相当长的时间间隔。因此,对油画稀释剂的变迁上几乎没有一致的定论。
  
  四、油画底子和其他油画材料的变迁
  
  (一)底子的变迁
  油画底子的制作方法很多。早期是在木板上做底子,后来发展到在布上做底子。底子的制作方法也从油底子、石膏底子发展到胶底子。底子的制作从古到今没有明显的按时期变迁,底子的制作在每个不同的时期都互相借鉴,比如现在还有人在木板上作画,还有不少人在油底子作画。底子的研究也比较复杂,因为画家们为了达到自己所追求的效果而在底子上下很大的功夫,可以说每一个画家都不一样。但无论是哪个时期的底子都必须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够让油画作品在长期保存的过程中不变色和龟裂。在底子的制作上还得根据画家作画作用的稀释剂、颜料的厚薄而制作相应的底子。
  (二)其他油画材料的变迁
  其他材料的变迁就很小了,只是在它的选择范围上扩大了。而有些材料也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它的变迁无从追究。比如花布。还有一些新的辅助材料也只是个别画家采用,如塑型膏。
  西方油画材料的发展与美术史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还影响着西方美术史,虽然它不是最重要一个方面,但它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方美术的审美形态特征。在油画中,油画颜料所构成的审美物象的表现油画家审美构思的物质载体。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西方油画家们对于材料的研究和运用也在不断拓宽、创新和完善。对于一个油画家来说,熟悉油画材料的性能并能够熟练地运用他们以塑造艺术形象是起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西方美术文化发展史》,李蒲星,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德]马克思·多奈尔,杨鸿晏,杨红太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
  [3]《美术家手册》,拉尔夫·梅耶著,蒋达,蒋山,余红,陈志译。广西美术出版社,1900年
  [4]《古代艺术辞典》,温延宽,王鲁豫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
  [5]《世界艺术三百题》陈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6]《视觉经验》,BATESLOWERY著,杜若洲译。雄师图书公司,1971年
上一篇:关于中学水粉画教学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