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对“科学”的误读(3)
2013-11-03 01:01
导读:形似。审细慎微,策应全局。这种种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贯穿着辩证法」15。科学,在创作中从技术层面上升到层面;在1958-1965年主义 中国美术的新创模
形似。审细慎微,策应全局。这种种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贯穿着辩证法」15。科学,在创作中从技术层面上升到层面;在1958-1965年主义中国美术的新创模式(「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中,科学性就转换成一种「合理性」,甚至是在某种先验的推论下产生的「合理性存在」。当这种「合理性」被某种创作理念所驱动时,或者说被某种化的创作意图所制约时,形象往往会陷于「图说」概念,而形象的「图说」方式又会进入概念自身的逻辑演绎,成为思想的公式化表达,成为形而上学的观念游戏,成为「非科学的」伪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化的创作理论,在革命浪漫主义的催化下,加速了这种转变。
伪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重要特征是主题先行。其表现的场面往往不大,描绘主要人物(常见单人物构图,多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和基本道具、特定场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既定的创作意图,重在「点题」、「扣题」。题目多是「双关语」、政治性隐语,通过标题的文字及画面的形象喻体相互参照,使读者在形象后面寻找解释。有些形象因此成为某种特殊的喻体,获得相应的观念性内涵,如「向日葵」、「泉」、「灯」等;有的色彩也因此获得特殊的时代品格,如红色、黄色、绿色及冷灰色;还有某些特定的人物姿势和动作等。1961年,由于一批革命画创作(几乎全是命题创作)获得普遍的好评,有人就认为「命题创作」是个最好的方法,好作品出自好题目,甚至主张在高等美术院校创作教学中采用命题的方式。1963年,又开始全国性的文艺整风,要求美术作者思想革命化,塑造高大完美的工农兵英雄形象。1964年7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届美术作品展览会」,除了革命历史画《决战前夕》(高虹,油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彭彬,油画)、《出击之前》(何孔德,油画)等获奖作品外,已有一些概念化的作品,多见国画创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五
毛泽东言:「五四运动的发展,分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人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的精神,并在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这就是共产党人和若干党外马克思主义者所做的工作。另一部分人则走到资产阶级的道路上去,是形式主义向右的发展」16。
这里说的「人」是知识分子,左派无产阶级和右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左派继承西方的「科学」与「民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加以改造。科学,既符合马克思唯物论的
哲学基础,又属于现代化建设的知识根本;而社会主义的「民主」就必须有中国特色,它不强调个体的生命意识,主张在符合大多数人根本利益前提下实现「人」的民主权利。对于艺术家而言,「民主」是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它引发出「大众的」和「的」要求,反对艺术家过度的自我表现。艺术的表现方法与政治观点联系起来,与人的阶级立场联系起来,问题就显得相当严重。当人们在美术创作理论上如此这般地读解科学和民主,当人们都自觉地按照政治的标准规定艺术上的「科学」准则,那么,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道路之外,谁还能(敢)做出他样的选择?同样,我们也可以审读到1966-1976年的「文革」美术创作模式与这17年美术的内在联系,读出一种历史观的逻辑序列。
注释
1 [苏联]Б.В.约干松(Борис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Иогансон,1893-1973)〈苏联造型艺术的情况和任务〉,《美术》,1957年第4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1934年9月1日,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作家协会章程》中正式提出并作规定。1954年,苏联第二次作家代表大会对这一创作方法的定义作了修改,删去用社会主义精神人民这一内容。上述约干松的引文,应写于1954年之前。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 参见江丰:〈国立杭州艺专同学创作上的问题〉,《人民美术》,1950年第5期。
3 转引自江丰:〈印象主义不是现实主义〉一文中的引文。同上,第1页。
4 王琦:〈印象主义是现实主义,还是自然主义〉,《美术研究》,1957年第2期(1957年4月15日),页11-23。
5 许幸之:〈印象主义就是印象主义〉,《美术研究》,1957年第3期(1957年7月15日),页35-46。
6 金冶:〈论马奈及印象主义艺术的性质〉,《美术研究》,1957年第3期(1957年7月15日),页12。
7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页418。
8 毛泽东:〈同工作者的谈话〉(1956年8月24日)。转引自《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概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页47。
9 1958年5月,毛泽东说:「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在这个基础上?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族的,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革命精神和实际精神的统一,在上,就是要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的统一」(转引自《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1辑,页254)。学术界一般认为这是毛泽东首次提出文艺创作上的「两结合」。有人认为,「两结合」的提法早在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涉及,但未明说;1947年,周恩来在此基础上才有明确说法:「我们的革命文艺,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余飘:《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贡献》(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页216〕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0 参见周扬:〈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红旗》杂志,1958年第1期。
11 郭沫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红旗》杂志,1958年第3期。
12 茅盾:〈关于革命浪漫主义〉,《处女地》,1958年第8期。
13 艾耶:〈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座谈会记录〉,《处女地》,1958年第8期。
14 参见蔡若虹:〈为创造最新最美的艺术而奋斗〉,《美术》,1960年第8-9期(合刊)。
15 参见吴作人:〈对油画的几点刍见〉,《美术》,1957年第4期。
16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页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