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道农民到职业画家
2014-06-06 01:12
导读:美术学论文论文,从地道农民到职业画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毕业
毕业
科班出生、自幼受父辈熏陶走上绘画道路是中国众多画家的普遍经历。我市职业画家王槐清却是个地道农民,自幼酷爱绘画,经过多年刻苦学习,如今以工笔花鸟人物见长。随着作品逐步进入市场,王槐清也引起了各级书画组织和文化部门的重视,被推荐参加全国和省、市的大型书画展并多次获1、2等奖,作品被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等中外友人收藏,成为我市乃至全省工笔画的佼佼者。王槐清凭着对绘画的热爱、执着与勤奋,得到行家的认可,成为4川省
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文联1级创作员、中国和谐东方书画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1级美术师等。
王槐清经过从农民到职业画家的嬗变,他演绎着怎样的传奇?新年的1天下午,终于在正西街与王槐清伉俪相会。走进他那被喧嚣包围的“都市里的村庄”——1幢普通的居民楼,阵阵墨香、文气扑面而来。墙上4壁挂着1幅幅书画,王槐清介绍说,都是参加书画展获过奖的作品。房中堆放着画稿、书籍和画册,略显凌乱。不大的客厅摆着两张画桌,1张桌上铺着未完成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另1张桌上铺着1幅仕女图。“1张画桌是他绘画用的,另1张是我罩色用的。”王槐清的夫人、眉山市书画家协会会员朱淑玉介绍说。置身此境,目睹此罚能感受到主4欠葜势又写着随意、不做作中透着儒雅?
两次学习,引领走进绘画艺术的殿堂 1963年,王槐清出生在眉山县太和镇石连村2组。从小酷爱绘画,高中毕业回家务农之余,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学画,经常边劳作边拿着树枝在地上画。当时没有专业的绘画书籍,他就买来连环画,照着临摹。1979年,得知眉山县举办画展,他从太和来到眉山,看完画展的他对绘画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由此萌发了朝着绘画道路前行的想法。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980年,眉山县文化馆举办书法美术
培训班,在父亲的支持下,王槐清交了20元“昂贵”的学费,在培训班学习1个月,主要学习素描。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中午回不了家,就来到茶馆,在纸上1遍1遍地反复练习。到培训结束时,全班学员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展览,他的作品被老师评为第2名。
1981年,他通过熟人介绍,带着自己的作品——1幅人物素描,来到当时小有名气的画师刘戊生处拜师。刘老师看到他的作品,认为王槐清非常具有潜力,于是毫不犹豫地收他为徒。王槐清拜师学艺得到外公和父亲的支持,但母亲不理解,在母亲看来,土地刚刚下户,家里正需要劳力,学绘画没有用,不能换成钱。王槐清为了让母亲同意,每天早出晚归,尽量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在刘老师处学习了半年时间,初步掌握了工笔花鸟、人物画的要领。“这两次学习,对我的绘画技艺帮助很大,进步很快,也使我真正走进绘画艺术的殿堂。”这也是王槐清1生中仅有的两次正规绘画学习。
1抢而空,作品逐步进入书画市场 王槐清除了干农活外,其余的时间都用来勤学苦练画艺。作为1个地道的农民,王槐清的苦学与苦练,不被很多人理解。记得第1次谈对象,女方见他没事成天就比划着,也不见画出什么名堂,就对他说,成天就知道画,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还不如学泥工,起码有门手艺能挣钱。女方认为王槐清“不务正业”,于是将他“抛弃”。王槐清当时气得直掉眼泪,发誓1定要用手中的笔墨画出属于自己的1片蓝天。
1983年,当从刘老师处得知成都人民南路有个画市,王槐清便跃跃欲试,他想拿着画到画市去,检验1下自己的水平。于是,带着10几幅画、1根绳子和几个夹子,王槐清兴冲冲地来到成都。1到画市,急忙用绳子拴着两棵大树,再把画1幅幅挂在绳上。还没有来得及把画挂完,围观的人早已聚拢。有人询问多少钱1张,他试着报出5元1张的价格,在他看来,5元的价格已很高了,卖1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来源:4川新闻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