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的思考化毕业论(2)
2013-06-12 01:03
导读:简单 地说,有二:一是使中国能跻身于世界之林,使古典的中国能够 成功 地参与到世界社会中去;二是使中国古典文化彻底更新,使中国古典文化能在未
简单地说,有二:一是使中国能跻身于世界之林,使古典的中国能够
成功地参与到世界社会中去;二是使中国古典文化彻底更新,使中国古典文化能在未来世界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中国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世界的潮流,中国不能违逆这个潮流,而一厢情愿地回到‘传统的孤立’中去;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只有顺着潮流走。”
唯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才是中国文化创新的根本方式。实践证明,正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开创了一条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才使中国避免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落后民族文化惨遭摧残的命运,中国文化才得以保存和发扬。
科学
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在理论认识上的重要任务。要科学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产生的重大意义,科学
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两者就是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任务已经成为体现马克思主义时代性和生命力最有说服力的具体而丰富的展现过程。“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科学理解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我们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提供了解放和发展的重大理论支撑,中国文化的积淀也为马克思主义能够适应中国的民族特点提供了保障和支持。两者的融合过程是中国发展壮大的过程。
大学排名
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方法论来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也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问题积淀的基础上的,不能摆脱传统的中国文化。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中国的发展壮大提供思想上的保障和支持。
注 释
① http://baike.baidu.com/view/40254.htm?fr=ala0_1_1
② http://baike.baidu.com/view/9226.htm
③ 郭建宁.20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5:23
④ 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170~171
⑤ 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54
⑥ 毛泽东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