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他也用伊谛普斯情结来解释观众受到感动的秘密。认为是由于观众与剧中人共同具有的伊谛普斯情结,才使得观众被剧情的内容所深深打动。弗洛伊德写道:“如果《伊谛普斯王》感动一位现代观众不亚于感动一位当时的希腊观众,那么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样:它的效果并不在于命运与人类意志的冲突,而在于表现这一冲突的题材的特征。在我们内心一定有某种能引起震动的东西,与《伊谛普斯王》中的命运——那使人确信的力量,是一拍即合……他的命运打动了我们,只是由于它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命运,因为在我们诞生之前。神谕把同样的咒语加在了我们的头上。正如加在他的头上一样。”[7]这样艺术的创作不但使作家的潜意识深层的性的愿望得到满足,观众也从中得到了同样的满足,因此作家深深地感动了观众的心。
(四)艺术家的艺术人格中的两个主要特征。
1.强烈宣泄被压抑的愿望的冲动。
首先艺术家是从痛苦中磨炼出来的。弗洛伊德写道:“幸福的人从不幻想,只有感到不满意的人才幻想。未能满足的愿望,是幻想产生的动力。”[8]
其次,艺术家对其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愿望体验极为丰富而又深刻。弗洛伊德认为,作家和神经病患者是很相似的,“艺术家也具有一种内向的性格,他与一个神经病患者相差无几。他是一个被过分嚣张的本能需要所驱策前进的人”[9]。弗洛伊德研究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梵高、尼采、卡夫卡等艺术家。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位“癫痫”病人,当他沉浸于创作时,各种神经症症状都消失了。弗洛伊德由此认定:艺术家的创作是神经症的转机,艺术家的创作对其神经症有补偿与替代的作用,所以,神经症是艺术创作的心理基础。梵高、尼采、卡夫卡都有类似的情况[10]。
弗洛伊德认为,作家对潜意识和幻想必须倾注于自己丰富的感情。他写道:“作家正像做游戏的儿童一样,他创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并认真对待之。这便是说,他倾注了丰富的感情。”[11]弗洛伊德在同歌德讨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时候,歌德自述其年轻时,爱上了少女夏洛蒂,但此时,他已和格斯特订婚,因此他痛不欲生。后来,他的好友叶沙雷因爱上了上司的太太而自杀,而叶沙雷死时所用的手枪是格斯特借给他的。歌德听后非常激动,他突然灵感闪,就涌现出了《少年维德之烦恼》的蓝图。弗洛伊德听了歌德叙述其构思过程后,就在《梦的解析》中,指出歌德等大作家是以潜意识活动来构思作品的,认为歌德心中早已积累的冲动 ——性的火焰或“爱的冲动”,终于“变形”表现为伟大的文艺作品。弗洛伊德还分析了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帕克尼的《魔鬼的颤音》,指出这是帕克尼做了一场恶梦后创作出来的,在梦中,帕克尼把灵魂卖给魔鬼后,抓起小堤琴,以高超的技巧,演奏了一首极为美妙的鸣奏曲。他醒后,立即写出他记的部分,题名为《魔鬼的颤音》.弗洛伊德说,“如果梦中继续进行着白天的心理活动,完成它,而且还带来了具有价值的新观念”。
最后,艺术家要有一种强烈的宣泄冲动的激情。弗洛伊德在谈到戏剧时说:“戏剧的目的在于打开我们情感生活中快乐和享受的源泉,……揭开这样的源泉却是理性的活动所达不到的。……在这一方面,基本因素是通过发泄强烈的情感来摆脱一个人自己的情感的过程。”[12]他还说,在艺术活动中,“毫不犹豫地释放那些被压抑的冲动,纵情向往在宗教、政治、社会和性事件中的自由,在各种辉煌场面中的每一方面发泄强烈的感情”[13]。
本来,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潜意识就是人的精神活动中异常活跃的因素,它总是要寻找各种机会得以宣泄,就像弗洛伊德所说:“人的性本能是生命的原动力,在人类生活中是异常活跃,像地下奔腾的岩浆,无时无刻不在蒸腾、冲动、寻求着爆发。”[14]艺术家的激情就是这种潜意识宣泄动机的表现。
2.艺术家的艺术升华能力。弗洛伊德着重揭示了艺术人格的“升华”能力。艺术家“从现实转开,并把他的全部兴趣、全部本能冲动转移到他所希望的幻想生活的创造中去。……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知道怎样苦心经营他的昼梦,使之失去那种刺人耳朵的个人音调,变得对客人来说也是可供欣赏的”[15]。作家们正是通过这种“升华”的作用,使他的作品失去个人的色彩,使不道德的根源不为人所识破,从而使社会可以接受:同时,又可以在幻想的观念中表现出作者要求得到满足的愿望,并引起与之相应的快乐(虽然是一种潜意识的快乐)。这样,由于经过作家的“升华”作用,作家和他的读者们就可以不受责备地享受这种潜意识中性的满足。
弗洛伊德还从文学史上的三部名著一一《伊谛普斯王》、《哈姆雷特》、《卡拉玛佐夫兄弟》的艺术技巧上来具体地分析作者是如何来升华“伊谛普斯情结”的。他认为,三部杰作所涉及的主题是同样的,但表现方法上是不同的。他们都经过了作家的升华作用,使这一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主题以社会可以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这种升华的手段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前进的。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升华能力是艺术家所特有的,它的“弱点是不能普遍地施用于人的,它只能为少数人所用,它以人的特殊的气质和天赋在实践中是远不够普遍的”[16]。正是由于这种升华能力,使艺术家可以在幻想中无限地享受自己的愿望的满足。而没有艺术修养的人们由于缺乏这种升华能力,在残酷的压抑作用之下。他们得自幻想的满足就非常之有限。而且,由于艺术家的工作,他还可以使自己的观众和读者们从自己作品的欣赏中享受这种幻想的满足,引起他们的快乐和感戴,艺术家由此也为社会的文化积累做出了贡献。
(五)艺术的职能。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脱离现实的。“它所追求的仅仅是幻想,除了产生一些据说是被艺术迷住了的人以外,艺术决不试图侵入现实领域”。“艺术几乎总是无害而有益的”[17]。按弗洛伊德对艺术的这种不侵入现实,无害有益的作用的看法,艺术的作用有以下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