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心理学的发展看弗洛伊德的文艺创作观化毕(4)

2013-06-18 02:00
导读:4.弗洛伊德认为,创作者类似于精神病患者。这在人本主义者看来也是十分荒谬的,马斯洛认为,作家是自我实现者,而自我实现的人不但不同于精神病

    4.弗洛伊德认为,创作者类似于精神病患者。这在人本主义者看来也是十分荒谬的,马斯洛认为,作家是自我实现者,而自我实现的人不但不同于精神病,而且是自我完善的人,自我完善的人在马斯洛看来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较少受到欲望、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干扰,较少存有暗淡心理。他们有一个更和谐的个性,内心总是统一的,当面临挑战或威胁,挑战万分危急的时候,他们十分沉着,他能控制自己,感到自己有力量,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毫不畏惧,不自惭或为自己的过失而沮丧。他们较少焦虑、仇视,较少感到不安等。这就和弗洛伊德“精神病似的创作者”相去甚远了。

    5.弗洛伊德将伊谛普斯情结作为欣赏者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被创作唤起的潜意识愿望的释放。而马斯洛则认为,审美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认为,音乐舞蹈及至诗歌等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源于人们对美的需要,审美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的感情生活更丰富。并且指出,每一种文化中可以找到人类审美需要的证据。总之,审美需要会使一个人的价值观改进,趣味性提高,身心的发展更加健康。可见弗洛伊德的美的源泉——伊谛普斯情结是多么地低级和荒谬。

    以上,我们用新弗洛伊德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对弗洛伊德文艺创作观进行了分析和批评,当然新弗洛伊德主义和人本主义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们毕竟比弗洛伊德主义要前进一步,用他们的理论来审规弗洛伊德的文艺创作观,弗洛伊德的文艺观的局限和错误也可见一斑。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思想是我们认识、分析、评价弗洛伊德文艺观的科学依据。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不但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也是有规律的,即人类需要与人类历史同步发展的,特别是与生产发展的历史直接相关的;人类需要的满足是与人的社会交往关系紧密相联的,即人的本性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类的生活实践中,不断产生着新的需要。同时又强调,人类的需要既是人类行动的决定因素,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而弗洛伊德将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仅仅归于人的性的欲望,全然不顾需要的复杂性,更加否定创作的动力和社会关系的相关性,无视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更加否定了它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性。因此,弗洛伊德的理论必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精神需要表现为:“人作为主体为发展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是对文化成果的享用”[23],又说:“无论是为了发展自己的才能,还是享用文化成果,都必须通过具体的物质来实现,不管人的需要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都要靠商品(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作为物的属性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物质性还表现在它的范围和程度由客观发展过程决定的,幻想和想象都只能在现实的基础上产生。”[24]]由此可见,作家的创作是精神需要的表现,是作家自由地施展自己才能的体现,同时又享用已有的文化成果的过程,作家的想象也只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产生,这就彻底否定了弗洛伊德的作家创作的动因来源于力比多的压抑,作家的幻想通过升华释放被压抑的力比多的论调。由此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指明了创作来源于现实,而不是本能驱使的方向。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同时又可以反映社会存在,改造现实。文艺作品是作家通过对现实生活体验而产生的思维的结晶,是作家的精神产品,它必然要反作用于现实,干预、指导现实。这就鞭挞了弗洛伊德的艺术“不侵人现实”并“总是有益无害”的错误观点。一部好的文艺作品不但能给人以乐趣,而且还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鼓舞人的斗志,改造人的价值观;相反,充满色情、凶杀的文艺作品,会使性犯罪暴力犯罪人数不断增加,从而干扰社会的安定,使人们产生不安全感,现实生活已经证明了艺术具有其社会性的职能。

    当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弗洛伊德的文艺创造观也有其积极的因素,他对文学艺术进行心理分析,本身就是一种开创性工作;他对文学艺术创作中潜意识领域的挖掘,关于幻想的三个组成因素,即:幻想是“最近的诱因场合”、“从前的记忆”和“未来的情境”是组成幻想的因素的论述等都对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的。总之,弗洛伊德的文艺创作观在扩大心理学艺术的表现范围、深入作者和读者的内心世界以及沟通文艺和心理学的联系等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2][4][5][8][11]弗洛伊德著,孙恺祥译:《创作家与白日梦》,载《弗洛伊德创造力与无意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

    [3][6]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自传》P90,P31。

    [7]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P15。

    [9][15][19]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P314。

    [10]李璞民主编:《心理学与艺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P75。

    [12][13]弗洛伊德:《戏剧中的精神变态人物》,载《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P20~21。

    [14]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载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原著选辑》(上),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P163.

    [16][18]弗洛伊德:《论升华》,载《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P171。

    [17]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P171。

    [20]弗洛伊德:《文明和它的不满》第2章,载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原著选辑》(上)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1][22]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P126。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P47。

上一篇:欧\美\中管理文化的比较研究化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