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学上的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化毕业论文(2)

2013-06-23 01:03
导读:王尔德:我的作品只关注文学影响。 卡森:文学? 王尔德:是的,文学。 卡森:我能否这样认为,你根本不考虑它会产生道德或不道德的影响? 王尔德

  王尔德:我的作品只关注文学影响。
      卡森:文学?
  王尔德:是的,文学。
  卡森:我能否这样认为,你根本不考虑它会产生道德或不道德的影响?
  王尔德:我从来不相信任何艺术作品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14}
  从气质类型来看,过于浪漫、消沉甚至悲观的内倾型的人,很容易成为唯美主义者。他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与社会对抗,于是,便倾向于选择一种消极逃避的创作态度和不介入的写作方式。普列汉诺夫根据对法国浪漫主义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艺术家和对艺术创作有浓厚兴趣的人们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是在他们与周围社会环境的无法解决的不协调的基础上产生的”{15};“过分注重形式是对社会和政治漠不关心的结果。只注重形式的作家的作品,总是表现出这些作家对他们周围的社会环境的一定的态度,像我们上面所说的,这是一种绝望的否定的态度。”{16}这的确说明了许多唯美主义倾向产生的社会根源。
  从精神倾向和气质类型上看,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唯美主义:一种是情感唯美主义,一种是形式唯美主义。情感唯美主义又可分为两种:积极的、肯定性的情感唯美主义和消极的、否定性的情感唯美主义。前者具有乐观的伦理态度,虽然也强调美感体验对道德和认知的优越性和超越性,但却并不过于绝对地将美与善对立起来,而是强调美在与善的关系上的主导性,认为只有通过美,善才成为真正的善,就像谢林在《艺术哲学》中所说的那样:“称不上美的那种善,也还就称不上是绝对的善。”{17}或者,就像席勒那样把美当做绝对的力量,坚定地认为只有通过审美,人才能改变自己的异化境遇,人的本质才能真正实现。与之不同,消极的、否定性的唯美主义则倾向于取消和否定美与善的关系,把美当做一种自足的、破坏的激情,——俄罗斯学者利哈泽夫称之为“恶魔式的唯美主义”:“在19世纪末(在20世纪里则尤甚尤烈)还形成了一种阴郁的恶魔式的唯美主义,这种唯美主义将自身同责任感与义务感的思想、自我牺牲与善的思想这样一些伦理价值对立起来。”{18}利哈泽夫在评价这种以尼采为代表的唯美主义的时候说:“挑战性的、抛弃其他价值的唯美主义,常常是与那种对未来之狂热的倾心相关联,就是与那种精英般的脱离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利益相关联,或者是与那种嘲弄一切的高傲相关联。这种对现实世界的态度,会以悖论的方式导致那鲜活生动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变得衰弱甚至滞钝:对美之过度的消费会滑向厌腻。已然转化为对审美进行无休无止的追逐的那种生活,就有变成空虚而毫无果实的危险。”{19}的确,极端傲慢的唯美主义通常会滑向虚无主义和厌世主义,——它不是从伦理上净化人,从精神上升华人,因为,它提供给世人的往往是一幅幅充满灰暗情绪的令人绝望的生活图景。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与情感唯美主义比起来,形式唯美主义显得更关注纯艺术的问题,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分离主义和排斥主义的倾向。它们认为艺术问题是一个纯粹的审美问题,与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其他人类活动是没有关系的。在它们看来,道德和科学的标准“总是要同真正审美的观点发生冲突”,因此,它们视一切“非审美的判断”为“无知的判断”。它们致力于追求“纯审美的判断”,虽然,它们自己也知道“我们不可能达到纯粹的审美”{20}。
  事实上,从一开始,唯美主义就受到了功利主义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尖锐质疑和批评。在利哈泽夫看来,功利主义者的“反唯美主义”虽然“受制于对伦理价值之直线型-教条般的捍卫”,但是,“反唯美主义在许多情形下也还是拥有一些正经的合乎人性的理由的”{21}。很多时候,在文学上,反唯美主义的功利主义,乃是伟大的校正仪,——它把文学从消极遁世的无为主义和狭隘自私的个人主义,拉回到真实的人生和广阔的生活中,并赋予它以现实主义的性质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与唯美主义不同,功利主义具有外向的、开放的倾向,往往站在社会的立场,把文学当做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精神现象,因而强调作家的责任感,强调文学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关怀,倾向于限制作家的个人主义倾向,批判文学上的纵欲主义、拜金主义等一切反文化的文学现象。从气质类型来看,态度积极、富有力量感的人,很容易成为文学上的功利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根据对俄罗斯“六十年代的人们”等实例的考察,这样界定了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所谓功利主义的艺术观,即是艺术作品具有评判生活现象的意义的倾向,以及随之而来的乐于参加社会斗争的决心,是社会上大部分人和多少对艺术创作真正感到兴趣的人们之间有着相互同情的时候产生和加强的。 ”{22}普列汉诺夫把艺术上的功利主义看做一种积极的态度,因为,它们与生活发生着积极的关联,充满行动的力量和深刻的思想,能够看见当代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他看来,这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一个艺术家“如果看不见当代最重要的社会思潮,那么,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实质的内在价值就会大大地降低。这些作品也就必然因此而受到损害”{23}。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事实上,文学上的功利主义也有两种。一种是极端狭隘的功利主义文学观,它视文学为简单的“工具”和直接的手段,置文学于被动的依附地位,要求文学无条件地为特殊时代、特殊集团的特殊需要服务;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这种要求甚至具有强制、凶暴的性质;在市场经济时代,它的意志和控制力则主要是通过奖赏和市场手段来体现的。另一种是开放、平衡的功利主义,它坚信文学首先是文学,而做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必须追求技巧的上达和美感的丰富,但是,也坚信完整的“文学”不是一个封闭的范畴,不是单由语言和技巧等形式因素构成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结构,是由包括情感态度、道德内容和世界观在内的多种因素构成的,因此,仅有“文学性”还不足以使一部作品成功,使一个作家伟大。文学是一种伦理性的精神现象,它是否具有伟大的性质,是否具有普遍而持久的影响力,固然要看它是不是在文学性的追求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是,最终还是决定于作家的伦理精神的伟大和心情态度的伟大。
  可以说,开放的平衡的功利主义,一直是俄罗斯文学伟大的精神传统,一直是俄罗斯作家的普遍崇信的文学主张。虽然,有的俄罗斯作家一开始会迷恋、追求“纯文学”,但是,很快,他们就摆脱狭隘的文学观念对自己的控制,并使自己的文学活动与社会和他人尤其是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发生积极的关联。像普希金和别林斯基这样伟大的人物,都曾经是“纯艺术”的信奉者,但是,难能可贵的是,最终,他们都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形成了健全的文学理念和可靠的文学信仰。
上一篇:简析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建设化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