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上的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化毕业论文(4)
2013-06-23 01:03
导读:也许,由于个性的不同和趣味的差异,由于外部的客观情势的不同影响,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将会是两种长期并存的美学观念和文学形态,在特殊的情况下
也许,由于个性的不同和趣味的差异,由于外部的客观情势的不同影响,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将会是两种长期并存的美学观念和文学形态,在特殊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甚至会发生尖锐而激烈的冲突。这也许是一种正常的文
学生态现象。但是,我们应该将两者的对立和冲突,维持在一个均衡的状态,在两者之间确立一种积极的关联:用“唯美主义”矫正极端的“功利主义”,同时用“功利主义”来修正片面的“唯美主义”。最根本的,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经常被人们蔑视的一个真理,那就是,文学因为“美”而令人愉悦,而令人喜爱,但是,它若想同时显得伟大,若想同时赢得人们的热爱和尊敬,就不能放弃那些重要的“功利主义”目标,具体地说,不能放弃它应该承担的道德义务和伦理责任,因为,只有执着地追求“善”,文学才能使自己在更高的意义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才能具有不朽的生命和永恒的价值。
李建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注释
①赵澧、徐京安主编:《唯美主义》,第16页,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10}{11}{12}赵澧、徐京安主编:《唯美主义》,第44页、第117页、第121页、第124页、第122页、第113页、第109页、第114页、第126-127页、第97页、第136页。
{13}转引自张介明《唯美叙事:王尔德新论》,第123页,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
{14}孙宜学编译:《审判王尔德实录》,第62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15}【俄】《普列汉诺夫美学
论文集》(二),曹葆华译,第829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6}【俄】《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二),第836-837页。
{17}转引自【俄】利哈泽夫:《文学学导论》,周启超、王加兴等译,第34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18}【俄】利哈泽夫:《文学学导论》,周启超、王加兴等译,第3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19}【俄】利哈泽夫:《文学学导论》,第35页。
{20}【美】H·帕克:《美学原理》,张今译,第129页,商务印书馆,1965年6月。
{21}【俄】利哈泽夫:《文学学导论》,第36页。
{22}{23}【俄】《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二),第829页、第848页。
{24}【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满涛译,第二卷,第60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7月。
{25}【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满涛译,第二卷,第67页。
{26}【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辛未艾译,第六卷,第585-586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12月。
{27}【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六卷,第595页。
{28}【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六卷,第580页。
{29}【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六卷,第583-584页。
{30}【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满涛译,第一卷,第19-20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5月。
{31}《梁实秋批评文集》,第207页,珠海出版社,1998年10月。
{32}《梁实秋批评文集》,第2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