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八、评价标准问题
城市雕塑是一个公共产品,它是强迫的艺术,人们不管愿不愿意,都要面对。那什么是好的城市雕塑?它的标准是什么?
现在有的城市有条件做城市雕塑,但是不敢做,为什么?怕人编顺口溜,编段子。这种“口头文学”弄的许多城市官员压力很大。
大多数人把责任归咎于作品本身,认为群众的顺口溜表明对作品的负面评价,说明作品的艺术质量不高。艺术家的创作不能让群众满意。
也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认为对城市雕塑的评价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城市雕塑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并不是它的“艺术性”或“观赏性”,而是它所体现的城市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整体水平。城市文明不是哪一部分的文明,而是整体的文明,城市雕塑最终是这种整体水平的象征和凝聚。
其次,城市雕塑在一个城市的优劣成败最终也是由时间来决定的。时间是城市雕塑最后的评判者,时间也是参与塑造城市雕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城市雕塑通过时间不断地与城市进行对话,与城市居民的对话,所以,城市雕塑是雕塑家塑造出来的,也是时间塑造出来的;城市雕塑的意义也是被时间不断地赋予的。有时候一件作品,刚开始看起来不顺眼,时间长了,慢慢接受了,到最后变得离不开了,甚至成了城市的标志。
第三,城市雕塑是不是成功,它的价值如何,还要看它与城市空间的相互关系,它涉及到城市的特殊性,也就是它的地域性。例如城市的独特区位、城市事件,城市历史,城市心理,城市习俗,城市建筑,城市景观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城市空间里的内容。城市雕塑作为物质形态是可以模仿、可是复制的,但是城市的地域特点,城市的独特面貌和环境是不可模仿和复制的。在甲城市很好的作品,搬到乙城市,也许老百姓就不买账。有些作品老百姓说怪话,说明它暂时还缺乏空间的适应性。
九、维护管理问题
城市雕塑放置在公共空间,必然带来维护管理问题。
目前雕塑家们普遍希望城市雕塑更加亲民,希望和老百姓亲密接触,有些铜雕还特别希望老百姓去触摸,摸得越亮,雕塑家越高兴。现在许多雕塑作品取消了雕塑的基座,不希望让雕塑成为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无基座地放置在草地、广场和路边。
但是这给雕塑的维护管理带来了难题,城市居民的素质不一,城市雕塑损坏的情况十分严重。例如上海《打电话的少女》在南京路被一个外来人员偷去当铜卖了,此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杭州:铜雕《幻》,放置城东公园06年2月27日被盗,3月12日破案。造价10多万,当废铜卖2200元。警方悬赏2万元。(《美术报》2006年3、18)
深圳:《深圳人的一天》已经修复了四次。
对于这种情况,出现了两种意见,一个是城市雕塑不许触摸,应该围起来,不许近距离接触。
另一种意见认为,城市雕塑等公共设施损坏的问题,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是这样,著名的哥本哈根“美人鱼”也多次被盗,但是每次被盗都成为一个社会公德的讨论话题,而社会的文明就是在这种讨论中建立起来的。所以,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它是文明的代价。
十、劣质雕塑拆除问题
现在国内存在着一部分被认为是城市垃圾和视觉污染的城市雕塑。许多专家和群众纷纷呼吁拆除这些劣质的城市雕塑。
拆除工作真正实施有许多困难,尽管呼声强烈,真正付诸行动的并不多。这有多方面的原由,也存在不同的意见。
拆除城市雕塑涉及到物权问题,有些是小区或企业自行建造的,如果拆除这些雕塑,有一定难度。
反对简单拆除的意见主要是:首先,程序要合法,当时建设如果没有经过严格论证,那么拆除不能简单化,要经过严格论证,要有制度和规矩。既不能随心所欲地建,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拆。劣质雕塑由谁来认定?拆除是否需要严格的申请、审议、执行的程序规定?是否需要给予业主方上诉和申请复议的权利?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配套的法规和依据。城市雕塑最重要的问题是制度的建设,而不是想到那里做到那里。
其次,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目前被认为是劣质雕塑的,其实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制作质量差,创作上缺乏起码的水准,而且还有安全隐患,这类雕塑应该通过一定程序拆除。还有些雕塑是认识不统一,有的只是目前还不能为大家广泛地接受,这些作品如果拆除就没有必要。
例如许多城市建筑的大门口蹲着一对石头狮子,有雕塑家认为这些狮子不是艺术品,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应该拆除。
反对的意见认为,用狮子镇宅避邪是一种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它客观的反映了社会的心理。类似这样的东西留下来,过几百年就成了宝贝,成了见证这个时代的文物。所以对于拆除的问题,不能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