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六、审美反抗
审美是人类精神发展趋向自由的向度,其集中体现形式是文学和艺术,这是人类精神文化体系中非常活跃、大众化、细腻精致的部分,同时也是最具超越性和先锋性的部分,变化激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文以载道”的观念盛行,文艺容易成为道德和政治的工具,而在现代文化体系中,文艺因其人文性质和感性特征而与传统宗教神学观念尖锐对立,在现代化早期有重要的促进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功能,而在高科技时代,艺术是技术的解毒剂,是感性解放心理解放的重要路径,是消解技术理性统治格局的利器,也是多元个性和创造力、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在整个精神文化体系中成为突围尖兵。审美的非直接功利性、非计算理性的特质使其与经济理性和技术理性形成对立,提供了针对单向度社会机械性文化的可贵的否定性和反抗性(参见法兰克福学派的有关论述)。 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中,文艺的先锋作用也表现得很突出,审美反抗往往成为整个精神体系变革的前奏,无论是内容上对现代思想、现代题材的反映,还是形式上对传统和谐优美规范的大胆突破,或者在大众传媒和网络空间中广泛展现的价值颠覆和形式创新,均体现出审美的僭越,并在文艺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引领着文化现代化的潮流。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七、现代学科体系的发育与发展
现代文化体系建构在坚实的知识系统的基础上,百科全书派式的推动精神飞跃的过程似乎必不可少,中国现代化的精神里程也不例外,从“新学”引入,到在实践中形成的学科系统的发育发展,中国学术史也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传统人文学科从概念思想到研究方法都经历了巨变,现代学科种类替代了经史子集,科学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改变了单一的考据注释方法,开放视野中对西方学术的广泛译介和吸收,使中国人的精神视野在一个世纪中大大拓展。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体系建构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在一些学科领域开始与国际接轨,或进入科研前沿地带,带动着中国的科技创新、经济飞跃、社会进步,并开始推动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
八、教育革新
精神文化体系传承和传播的主渠道在教育领域,中国的教育改革从废科举兴新学发端,到今天的革除应试教育弊端发展素质教育,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培养了各阶段急需的新型人才。教育领域对传统文化的系统研究、对现代文化的全面推进、对现代性的反思和重写的探索、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市场的走向把握,都深刻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科技是现代化的杠杆,教育是现代化的动力系统,工业文明时期中等教育的普及、信息文明时期高等教育的普及,是两次现代化的必要的条件。中国重视教育的传统使中国人接受现代文明相对顺利,在一些地区,重教起到的作用与新教伦理类似,奠定了现代化的精神基石。目前面临危机的中国教育改革重心不是取消现有考试选拔制度,而是调整考试内容和方式,在保持其规范、严密、公平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多元智力。教育改革应侧重对应试教育纠偏补弊,发展创新教育;与科学教育体系相辅相成,发展现代人文教育;拓展专业教育发展空间,同时发展通识教育;发挥本土教育优势,大力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