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化毕业论文(2)

2013-07-12 01:31
导读:面对榔头丈夫的无情无义,榔头家的没有过多谴责丈夫的不道德行为,而是以传统伦理文化来为丈夫的不义行为辩解和为自己寻找心灵安慰;不同的是,当

  面对榔头丈夫的无情无义,榔头家的没有过多谴责丈夫的不道德行为,而是以传统伦理文化来为丈夫的不义行为辩解和为自己寻找心灵安慰;不同的是,当好姊妹狗屎家的面临性欲折磨的时候,榔头家的又能够冲破传统伦理文化束缚,把丈夫“借”给狗屎家。无论是保守还是打破传统伦理文化,我们都能从榔头家好似矛盾的伦理文化悖论中看见一颗无比善良的心灵:伦理的保守和打破都是为了一种最高的善,为别人着想,哪怕是牺牲自己。
  小说结尾是很悲凉的。两个女人唯一的硕果抗战,在水塘淹死了。若干年后,当榔头带着上海生的儿子回到老家的时候,发现这两个孤苦无依的女人晚年延续了狗屎和榔头童年时期的生活方式——通腿儿。
  
  二、农民三部曲:土地伦理、文化伦理和政治伦理的审美书写
  到1990年代中期,赵德发已经写作了《樱桃小嘴》、《蚂蚁爪子》、《窖》、《闲肉》等具有沂蒙山文化特点的精彩短篇,但是赵德发没有停留,而在进一步思考如何写出生命中最厚重、最坚实、最具有自我独特生命体验和艺术风格的作品。“在1992年的一个秋日里我明白了。那天我回老家,与父母说了一会儿话之后,便信步走到村外一道地堰上坐了下来。我的眼前是大片土地,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那个时刻,我看着她,她看着我,四周一片静寂。就这么久久地,久久地。我在想她几十亿年的历史,我在想几千年来人类为她所作的争斗。她顺着我的思路,显示她的真身给我看,让我在恍惚间看到浸润她全身的农民的血泪。这时我的心头翻一个热浪,眼泪夺眶而出:你是希冀着我来写你啊!”[6]从1992年开始构思《缱绻与决绝》到2002年《青烟或白雾》的出版,赵德发整整历时10年,创作出了“农民三部曲”,兑现了他与土地的生命契约,呈现出了百年农民心灵史的精神历程,揭示出了农民与土地、农民与精神、农民与政治关系的复杂心灵结构。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缱绻与决绝》:农民的土地伦理
  “土生万物由来远,地载群伦自古尊。”《缱绻与决绝》塑造了一个一只脚大、一只脚小的独特人物形象封大脚。他对土地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怀,视之为须臾不可分离的母亲,而这种情怀来自父亲封二的教导:“打庄户的第一条,你要好好地敬着地。庄稼百样巧,地是无价宝。田是根,地是本呀。你种地,不管这地是你自己的,还是人家的,你都要好好待它。俗话说:地是父母面,一天见三见。以我的意思,爹娘你也可以不敬,可你对地不能不敬。”[7]正是由于土生万物、地载群伦的大地母性,土地与农民的关系是最为亲近的。而且土地给予耕耘者的不仅仅是春华秋实,而且还一是种独特的伦理文化默默植入他们的心灵世界之中。“你别看它躺在坡上整天一声不吭,可是你的心思它都明白。你对它诚是不诚,亲是不亲,它都清清楚楚。你对它诚,对它亲,它就会在心里记着你,到时候用收成报答你。”这就是土地给予农民的伦理文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要勤劳、诚恳、踏踏实实。“看着生动的大地,我觉得它本身也是一个真理。它叫任何劳动都不落空,它让所有的劳动者都能看到果实,它用纯正的农民暗示我们:土地最宜养育勤劳、厚道、朴实、所求有度的人。”[8]苇岸曾经写过散文,阐述来源于大地的伦理学,正是由于大地的无言教导,耕耘者获得了一种精神的启示,被大地赋予了诚实的品格;而一旦人离开了或背弃了大地,就开始变得虚伪和虚空。
  封大脚不仅继承了父亲亲近、敬畏土地的美德,而且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了土地。新婚不久就在 “鳖顶子”开辟属于自己的土地,尽管石头众多、土地稀薄,还是在与妻子秀秀不间断的努力下终于开出了一片环形地,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拓荒劳作,未足月的儿子早产窒息而死,就埋葬在了这片土地上。因而,这片鳖顶子的环形地之于封大脚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情感。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政府收回1951年发放的关于鳖顶子等地的土地证,这让封大脚心窝疼痛难耐,情感上难以接受:“他想起了十九年前开拓这块地时的情景……这是大脚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一件作品。他早就发现过这块圆环地的妙处,即在地里走,走一天、走一年甚至永远走下去也走不到地头。大脚曾无数次想:这块地永远走不到地头好啊,在这里,我的子孙后代也这样走下去,永远走不到头,永远守住我给他们创下的这份家业!”[9]不仅封大脚舍不得,其他村民都舍不得。“隔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大脚猛然发现:这时天牛庙四周的田野里已经有了好多好多的人。他们不知是何时走出村子的。现在,这些庄稼人都披着一身白雪,散在各处或蹲或站,\再向他们的土地作最后的告别最后的凭吊。”[10]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景象,呈现出一颗颗纯洁、善良、对土地无比眷恋的心灵。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上一篇: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戏曲研究化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