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化毕业论文

2013-07-12 01:31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化毕业论文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的伦理革命,号召&l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的伦理革命,号召“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把伦理问题提升为超越政治、经济、军事之上的本源性位置,认为伦理问题不解决,政治等其它问题都不可能得到彻底根本的解决。此后的乡村建设运动倡导者梁漱溟,同样重视伦理问题的解决,认为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1]因此,在这样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里,伦理作为一种软性、有效的力量起到了法律所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非常重视礼乐诗书的教化作用。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说苑·修文》)为解决礼崩乐坏的社会乱象,孔子编《诗经》,力图用至善至美的诗篇来达到“仁政”和人内心道德世界的完善。孔子在评价韶乐的时候,指出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至善至美的,是美善和谐共生的。几千年来,中国文学一直有着文以载道的传统,强调以善为美,善美互现的伦理美学。五四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等人在引进西方民主、科学、人权等新的现代伦理道德规则的同时,大力扫除旧有的以孔子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因此形成中国新文学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艺术传统。这本来无可非议,但是问题在于旧的伦理道德推倒了,新的伦理道德文化并没有建立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伦理道德文化的错乱与失范的无序状态。特别是文革之后,扫除封建伦理文化而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受到了严重质疑;在废除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阶级理论之下,新时期中国在实现物质极度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欲望的泛滥、精神的虚无和伦理道德芜杂的精神状况。一个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破坏、没有任何敬畏感、消解崇高的实利主义时代无可避免到来。在伦理失范、精神虚无的实利主义时代,文学何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哪里有危险,拯救的力量就在哪里诞生。”[2]作为先知先觉的人类艺术家,特别是具有浓重伦理道德关怀传统的齐鲁文化哺育下的山东作家最早意识到了当代中国正在酝酿发展的伦理道德文化危机,以生命中所具有的滚烫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伦理道德意识,书写了一篇篇融伦理与美学、革命理念追思与生命深邃体验于一体的文学作品,呈现了对当代中国命运、时代精神状况的热切人文关怀。张炜创作于1980年代中期的文学力作《古船》展现了一个炽热的灵魂,里面的主人公夜不成寐,一遍遍在算着“红账”,寻求从经济到心灵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重新来阅读依然发现里面闪现的、永不熄灭的革命伦理光辉。创作于1980年代中后期王润滋的《鲁班的子孙》,则展现了萌芽状态的实利主义时代的伦理危机。小说的主人公内心受到义利之辨的精神煎熬,难道物质的富裕一定要以伦理道德的失落、精神的虚无和人际关系的冷漠为前提?
  在这样一种时代精神状况和地域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成长于沂蒙山文化的当代作家赵德发也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也是齐鲁文化的乃至是中国文化的文学书写,创作出了《通腿儿》等一些精彩短篇小说、《君子梦》等农民三部曲和《双手合十》等一系列长篇小说,以对农民百年心路历程的精神探寻和当代中国伦理文化的审美想象而卓然独立于当代中国文坛。本文拟在梳理赵德发文学创作中的精神探索过程,对其文学创作主题不断深入和转变进行文
  本细读式分析,揭示出赵德发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坛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一、《通腿儿》:沂蒙山文化、民俗和伦理的有机融合
  《通腿儿》是赵德发的成名作。大约是1992年,我正在莒县一中读高中的时候,班里文学爱好者带来一本刊登赵德发《通腿儿》的文学杂志,因其中熟悉的沂蒙山民俗、人物曲折的悲剧命运和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而在班级里引起很大的阅读轰动,争相传诵。这是我最早所接触到的赵德发先生的作品,也是印象极为深刻的阅读记忆。此后,在与一些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接触中,一谈起赵德发作品的接受、阅读史,很多朋友都是不约而同的说起《通腿儿》。 大学排名
  “那年头被窝稀罕。做被窝要称棉花截布,称棉花截布要拿票子,而穷人与票子交情甚薄,所以就一般不做被窝。”[3]赵德发以极为洗练的语言讲出了那个时代沂蒙山区人们的普遍生活状态,引出了故事主角狗屎和榔头之间的从童年时代就结下的深厚感情。而促成这种感情的原因既来源于那个时代的贫困,也来源于沂蒙山区一种独特的民俗“通腿儿”。“‘通腿儿’是沂蒙山人的睡法,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弟兄睡,通腿儿;姊妹睡,通腿儿;父子睡,通腿儿;母女睡,通腿儿;祖孙睡,通腿儿;夫妻睡,也是通腿儿。夫妻做爱归做爱,事毕便各分南北或东西。”[4]到了十八岁上,狗屎和榔头都说下了媳妇,从小就一起通腿的二人决定往后还要好下去,屋盖在一起、一起搭犋种地。然而,娶了媳妇后,两人继续好下去的心愿遭到了媳妇的抵制。根据沂蒙山风俗,两个女人都过喜月,是不能见面的,见面不好;假如不小心见面了,谁先说话谁好。由于八路军队伍的到来,出来看热闹的两个新媳妇无意间见面了。榔头家媳妇先说话了,惹得狗屎家媳妇很不高兴。因此,两家不仅没有搭成犋,而且媳妇交恶,见面互吐唾沫,连累得两个男人也不敢多说话,生怕媳妇不高兴。
  八路军来了,狗屎媳妇参加了识字班,积极动员丈夫参军;不幸的是,狗屎参军后不久就牺牲了。当榔头媳妇来劝慰狗屎媳妇的时候,“狗屎家的一见她就直蹦:‘都怪你都怪你都怪你!喜月里一见面就想俺不好!浪货,你怎不死你怎不死!’骂还不解气,就拾起一根荆条去抽,榔头家的不抬手,任她抽,并说:‘是俺造的孽,是俺造的孽。’荆条嗖地下去,她脸上就是一条血痕。荆条再落下去往上抬的时候,荆条稍儿忽然在她的左眼上停了一停。她觉得疼,就用手捂,但捂不住那红的黑的往外流。旁边的人齐声惊叫,狗屎家的也吓得扔下荆条,扑通跪倒:‘嫂子,俺疯了,俺该千死!’榔头家的也跪倒说:‘妹妹,俺这是活该,这是活该’。” [5]两个女人抱作一处,血也流泪也流。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通腿儿》小说中沂蒙山民俗文化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景观的呈现,还具有着重要的线索作用。狗屎家的和榔头家的因为喜月的民俗禁忌而发生感情交恶,后来狗屎参军牺牲的厄运在无意之中暗合,验证了这种民俗,所以狗屎家的归罪于榔头家的,而同在这一民俗文化印象下,榔头家的也把狗屎的牺牲归因于自身。但是,来自人性深处的善冲破了这种禁忌所带来的死亡阴影,榔头家的主动去安抚狗屎家的,在受到鞭打的时候,没有反抗而是甘愿受罚。当榔头家的眼角受伤流血的时候,同样人性深处的善让狗屎家的停止鞭打并下跪请罪。一时间两个女人泯灭过去的怨恨,重修过去两个男人曾经有过的深厚友谊;乃至于当狗屎家的因为生理欲望“油煎火燎”的时候,榔头媳妇打破伦理规则,劝说丈夫晚上到狗屎家睡。榔头一来到狗屎家院子,就看到昔日的好兄弟狗屎正在西院里站着而战战兢兢回去了。但是,从这时起,榔头就睡不好觉了,一闭眼就出现狗屎形象,无奈参军来吓走纠缠不停的狗屎魂灵。与狗屎不同的是,榔头走后,媳妇生下来儿子抗战。更不同的是,榔头不仅没有在战场上牺牲,而且越战越勇,打败了鬼子和老蒋后,榔头家的没有迎来丈夫,反而接到了一封离婚信。对此,狗屎家的怒火三丈,要拉榔头家的去上海拼命,然而榔头家的却说:“算啦,自古以来男人混好了,哪个不是大婆小婆的,俺早就料到有这一步。”
上一篇: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戏曲研究化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