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郭店楚简的文化史意义(2)

2013-07-21 01:02
导读:郭店楚简的意义,如上所说,突出表现在它是实物形态的精英文献。它以儒道两家文献并存方式的存在以及它所包含的儒道两家文献(特别是文献)中所具

郭店楚简的意义,如上所说,突出表现在它是实物形态的精英文献。它以儒道两家文献并存方式的存在以及它所包含的儒道两家文献(特别是文献)中所具有的世不经见的内容,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力量,直接证明了楚人的文化归依、原始儒道两家的关系以及楚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状况。具体论说如下。

其一,郭店简十一题十四篇(其中《语丛一》、《语丛四》掺杂道家学说),便有《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性自命出》以及《语丛二》等七篇以心性论为主要内容,其余《缁衣》、《鲁穆公问子思》、《尊德义》、《六德》诸篇也都于训诫之中体现出求其在己的主体修养思想倾向。由此可以推断郭店儒家简为子思或世硕一系的著作21,进而可以推断楚人是稍有滞后但大致同步地接受中原文化成果的,即子思学说形成之后未经太久的间隔便已传至楚地,或至硕承儒学成家后其学说迅速在楚地播散22。进而基于郭店儒家简中可能含有楚人世硕的著作的推断,似乎可以说,儒家心性之学存在着“北(子)思南(世)硕”的学术双线;再联系到荀卿居楚兰陵而著书三十二篇的记载,则儒家内圣外王两大学脉均有楚人以及宦楚学者的创造性贡献,而不仅仅是楚人单向接受中原儒学成果而已。复参以春秋及其以前楚人多据儒家(包括其前源思想)政治论立说(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以及战国屈原《离骚》中充斥“内美”、“修能”、“信姱”、“练要”、“余情其信芳”、“好修以为常”一类涉及心性修养的词句来看,似可窥见楚人相随中原文化以俱进的步履23。所有这些,至少可以证明上述楚人熟稔并积极依据儒家思想立论的文献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其二,将郭店楚简所含道家《》三篇与马王堆帛书本及通行王弼本相较,其中贵弱伐强、视素保朴、少私寡欲、处卑安下、知足不争、无为无执、致虚守静、和光同尘以及难易相成、高下相盈和道为天下母之类人生论、方法论、本体论思想是基本一致的,但简本不如帛本和王本那样在政治层面激烈反对仁义孝慈一类儒家价值观,有人甚至认为简本根本就不与儒家价值观有任何对立24。据考证,简本《老子》早于帛本和王本,且较好地保持了作品的原创性25;有人断定“简本是一个原始传本”,并且“简本优于今本”26。据此可以得出一个看法,即道家作为一个区别于儒家学说、拥有独立思想体系的学派,是一脉相承地存在的,其前源可以追溯到鬻熊,将它认作楚人特有的学说或楚文化的精髓亦未为不可;但是道家激烈反儒的倾向却不是鬻熊到老子就具有的,而属于张岱年先生所说的“后世道家所附益的部分”27。这样,郭店道家简便为原始儒道两家“和平共处”的关系提供了实证,从而为解开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些谜结——诸如被视为“道家的先驱”的鬻熊以及作为原始道家思想集大成的老子何以能在以儒家思想为社会政治理论的中原王室任职,何以会向老子问“礼”并且赞誉“老子其犹龙邪”28,孟子何以对并未直接反儒而只是独标异论以与儒家抗衡的杨、墨加以猛烈抨击却无一言批评老子,等等——提供了契机。

其三,郭店楚简儒道两家文献共存(同时也必然被共用)的事实,基本上辩驳了一般所认为的以道家学说为精髓的楚文化与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迟至秦汉大一统之后方才融合的观点29,而证明了这种融合在战国时期业已实现30。基于这一有力的支点,并考虑到文化融合或发展所必需的历史过程,复参以鬻熊以降楚人对中原文化相当熟稔和积极运用的大量文献例证(本文第二部分所引述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有理由将楚与中原文化融合的上限大大前溯,甚至可以考虑这一上限是否存在,或者说,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究竟是一般所认为的由异源而趋于同流,还是本来就属同源,只不过因地域、民俗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郭店楚简的意义阈是相当广阔的,其实物价值与文献价值都是极高的。陈来先生因此提出了“荆门时代”的说法31。杜维明先生、庞朴先生都认为,郭店楚简的面世必将导致史和学术史的改写32。具体到楚文化史研究领域,郭店楚简的面世也应该引起有关学者对以往观点和成说的重新审视乃至修正,这正是这批极其珍贵的地下文献的文化史意义之所在。

中国大学排名

注释:

1.参见《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版;庞朴《古墓新知——漫读郭店楚简》,李学勤《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发现》,均载《中国哲学》第二十辑,辽宁出版社1999年1月版。

2.参见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导言;王光镐《楚文化源流新证》(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8年11月版)中篇第五章;涂又光《楚国哲学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版)第一章第六节。这几家观点在楚文化史研究领域颇具代表性。

3.郭齐勇:《郭店儒家简的意义与价值》,载《湖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4.5.13.《史记·楚世家》

6.《汉书·志》臣瓒注引《世本》

7.《史记·秦本纪》

8.《山海经·大荒北经》

9.《文心雕龙·辨骚》

10.《礼记·经解》

11.《左传·成公四年》载季文子曰:“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杜注:“与鲁异姓。”可见季文子仅在不与诸姬同姓这一意义上称楚“非吾族”,准此则姚、姒、子诸姓均在排斥之列,而不独 姓。

12.《左传·成公十六年》

14.《国语·楚语上》

15.《左传·定公四年》

16.《鬻子》的道家思想主要见于《列子·黄帝》,其儒家成分则多见于贾谊《新书·修政语下》及《大政》。

17.《左传·昭公十二年》及孔颖达疏

18.“君薨不忘增其名”指楚共王三十一年临终时,因“亡师于鄢以辱社稷”而自请谥为“灵若厉”,大夫拟从之。子囊力排众议曰:“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可不谓共乎?”卒谥曰“共”(《左传》襄公十三年)。这条亦可作为楚属诸夏一例。

19.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居陈蔡时,楚昭王屡欲聘而封之,皆因阻沮于陈蔡大夫和楚令尹子西而未果。

20.参见《史记·儒林列传》

21.关于郭店儒简与子思相关,许多学者业已论及;而关于郭店儒简与世硕的关系,则以丁四新博士《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所论较为精详。

22.子思为孔子孙,世硕为七十子弟子,均当战国前期。而郭店一号墓,据荆门市博物馆《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发掘报告(载《文物》1997年第7期)考定,具有战国中期偏晚的特点,随葬竹简的写定当早于此时。

23.有趣的是,高正《论屈原与郭店楚墓竹书的关系》一文(载《光明日报》1997年7月2日“史林”版)认为:“屈原完全符合郭店一号楚墓墓主的基本情况;而出土竹书极可能是屈原出使齐国时带回楚国的稷下思孟学派教材……它对屈原作品的影响,既深且广”。这一论断的确切性当然还可以探讨,但将屈原同与其相先后的思孟学派相联系,则是颇有见地的。

24.26.参见郭沂《楚简<老子>与老子公案》,载《中国哲学》第二十辑。

25.参见丁四新博士学位《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

27.转引自王中江《郭店竹简<老子>略论》,载《中国哲学》第二十辑。

28.参见《史记·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

29.见张正明《楚文化史》第五章

30.据《中国时报》1999年6月28日报道,上海博物馆近年从香港购得1200多支战国竹简,其出土地点也在湖北江陵、荆门一带,这批竹简共涉及80多种古籍,内容涵盖儒、道、兵、杂诸家,这进一步证明了战国时期南北文化融合的情况,表明郭店楚墓儒道简并存不是孤立现象。见《参考消息》1999年7月2日第八

上一篇:韩愈的“师说”及其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