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 《唐代长安外郭城街道及里坊的变迁》,《中国论丛》1994年第一辑,第4页。
[3] 《全唐诗》卷四四八,第5041页。
[4] 《全唐诗》卷四二四,第4661页。
[5] 《全唐诗》卷四二四,第4666页。
[6] 《全唐诗》卷五九0,第6856页。
[7] 《全唐诗》卷三四二,第3834页。
[8] 《全唐诗》卷三八六,第4360页。
[9] 陈寅恪《寒柳堂集》“韦庄秦妇吟校笺”,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122页。
[10] “官街”在史书中经常出现,应指城内主要道路,不仅限于京城。
《唐会要》卷八六《街巷》:“(贞元)十二年,官街树缺,所司植榆以补之。京兆尹吴凑曰:`榆非九衢之玩。亟命易之以槐。'”(《丛书集成初编》第0827册,第1576页,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这是京城“官街”。“官街”是城内主要道路的通称。
[11] 《全唐诗》卷七一五,第8213页。
[12] 《全唐诗》卷七0 九,第8162页。
[13] 《全唐诗》卷六三六,第7298页。
[14] 这点大家注意到了,但没有深入研究。
[15] 参见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第117页,并参见同页图33。
[16]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二十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六0二页。
[17]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五十二,第762页。
[18]参见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第142页,并参见143页图40。
[19] 《全唐诗》卷七二七,第8334页。
[20] 禁城是指内城(宫城和皇城),禁街应该指:一是禁城内的街;二是与禁城城门相通的街道。因此,对于外郭城来说,六街和十二街都应属于禁街。
《太平广记》卷一五三《裴度》:“密遣人由京师靖安东门禁街[20],候相国武元衡,仍暗中传声大呼云:“往驿坊,取中丞裴某头。”靖安即靖安坊,为朱雀门街东第二街自北数第五坊,坊东为通启夏门之街,六街之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101页)还有一条辅助,《册府元龟》卷六六《帝王部·发号令第五》:“(后唐明宗长兴三年正月)乙巳,左右金吾街门使奏状:见法人多于清化坊南禁街内(洛阳清化坊南的街通上东门)。,请移于归义坊南河滩新市。从之。”(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37页)。清化坊是洛阳城内坊名,坊南门外街通外郭上东门,由此也可证通外郭门街道为禁街。正式典章制度确没有明确记载。《唐会要》卷八六《街巷》:“太和五年七月,------左街使奏:“伏见诸街铺近日多被杂人及百姓、诸军诸使官健起造舍屋,侵占禁街,切虑停止奸人,难为分别。今除先有敕文,百姓及诸街铺守捉官健等舍屋外,余杂人及诸军诸使官健舍屋,并令除拆,所冀禁街整肃,以绝奸民。”敕旨:“所拆侵街舍,宜令三个月限移拆。如不碍敕文者,仍委本街使看便宜处分。”(《丛书集成初编》第0827册,第1576页。)可知,禁街设街铺,归街使管辖。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牡丹花际六街尘”释
唐人咏长安,不仅屡屡出现“十二街”,还经常出现“六街”,出现甚至频率高于“十二街”。[1]
徐夤《忆荐福寺南院》:
忆昔长安落第春,佛宫南院独游频。灯前不动惟金像,
壁上曾题尽古人。鶗鴂声中双阙雨,牡丹花际六街尘。
啼猿溪上将归去,合问升平诣秉钧。[2]
.刘驾《长安旅舍纾情投先达》(一作长安抒怀寄知己)
大宅满六街,此身入谁门。[3]
曹松《长安春日》:
浩浩看花晨,六街扬远尘。[4]
于武陵《赠卖松人》: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劚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5]
场景语境都与描写“十二街”相似。
李健超先生在《增订两京城坊考》一书中明确指出:“历史文献上常提到的六街当是指通东西三城门及南面三城门的六条大街而言”。 [6]这里的城门是指外郭城而言。
上述的“东西六城门”分别是:
东:自北依次为: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
西:自北依次为: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
“南面三城门”分别是:
中:明德门;
东:启夏门,
西:安化门。
因此,六街即指:
南北向三条:
1)朱雀街(天门街)居中:
南北向的中轴大街。南当外郭之明德门,北当皇城之朱雀门,宽150-155米。
2)朱雀门街东第三街
即皇城东之第一街。南当外郭之启夏门,北当大明宫之兴安门,宽134米。
3)朱雀门街西第三街
即皇城西之第一街。南出外郭之安化门,北出外郭之芳林门入禁苑,宽108米+。[7]
东西向三条:
1) 北起第三街:
西达外郭之开远门—穿过皇城安福门和延喜门——东抵外郭之通化门,宽度不详,推测可能不少于120米。[8]
2)北起第五街:
即皇城南之第一横街。西达外郭之金光门,东抵外郭之春明门,宽120米。[9]
3)北起第九街:
即皇城南之第五横街。西达外郭之延平门,东抵外郭之延兴门,宽约55米。
这六条街是长安外郭城内的主干街道。
据考古发掘,外郭东西向街道,除北顺城街和第二、第三无法勘察外,自北向南依次宽:75米*、120米**、44米、40米、45米、55米**、55米、45米、59米、39米、25米[10];南北向街道自东向西依次宽:25米、68米、68米、134米**、67米、150-155米***、63米、108+米*、63米、42米、20米。
其中带*号者为仅通皇城之街道,带**号者为通外郭城门之街道,带***号者为朱雀门大街。
六街,除延平门至延兴门大街外,都明显宽于外郭城其他平行街道。
因此,“十二”是指城门之数,虽有“十二街”之喻,但并无“十二街”之制。“六街”是指贯通外郭城门的街道之数。“十二”与“六”虽数殊而旨一。
唐长安的街制没有“十二街”而有“六街”。
据《新唐书》卷四九上《百官志》:“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凡城门、坊角有武候铺,卫士彍骑分守。大城门百人,大铺三十人,小城门二十人,小铺五人。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乙夜,街使以骑卒循行嚣謼,武官暗探。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11]
街使、街铺、街鼓,是为维护六街同时也是维护全城治安而设置的。
是否所有街道都设街铺没有明确记载,但六街设街铺是可以肯定的,因此,六街应属于禁街是没问题的。从辅助材料看,也只有六街设街铺的记载。[12]
那么,“六街”与“十二街”又是什么关系呢?搞清楚两者的关系,是否可以更好的解释“十二街”的含义呢?这是我们下面要涉及的问题。
--------------------------------------------------------------------------------
[1] 据《全唐诗》,“十二街”出现九次,“六街”出现二十四次。
[2] 《全唐诗》卷七0九,
[3] 《全唐诗》卷五八五,第6774页。
[4] 《全唐诗》卷七一六,第8222页。
[5] 《全唐诗》卷五九五,第6889页。
[6] 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第50页。
[7] 考古发掘残存宽108米,专家推测当不止108米。以下同。
[8] 外郭城北顺城街起至第三街被现在所压,具体宽度不得而知。据考古发掘,通皇城门而不通外郭城门的第四街宽75米,通外郭城门第五街的宽度是120米。如据史载,安福门和延喜门之间的横街“南北广三百步”,合441米,今考古探得横街南北宽达220余米(李健超:《增订唐两京城坊考》第14页,三秦出版社1996年。以下简称《增订》)。考虑到开远门和通化门之间的街道贯通内外城门,而且还与横街相贯通,街道的宽度至少在75米以上,也有可能达到或超过120米。东出皇城延喜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