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9] 《增订》第49页。
[10] 《增订》第49页。
[11] 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1286页。
[12] 杨宽认为所有街道都设街铺。
3、左右六街与十二街
左右六街在典制中,经常出现。
《新唐书》卷四九上《百官志》:“(金吾卫)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领府属,督京城左右六街铺巡警,以果毅二人助巡探。”[1]
《资治通鉴》卷二0九“睿宗景云元年六月癸未”:“中书舍人韦元徼廵六街。长安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廵警之法以执御非违。”[2]
六街是长安主干街道,属禁街,管辖区分左右,以朱雀大街为界限,称左右六街。左街为街东,右街为街西。
那么,是否还可以这样考虑:
外郭城街东和街西虽然各自并没有相对应的六条街道,但由于六街分左右街区的制度,于是用“十二”代表京城的主要街道,取虚实互借之义。
不过,这只是推测。但六街制实行后,才有“十二街”提法的出现确是事实。
--------------------------------------------------------------------------------
[1]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版,第1285页。
[2] 中华书局标点本1956年版,第6642页。
4、九陌、九衢与十二街
虚指长安街道时,诗人常常用“九陌”借喻。
“九陌”确有其出处。
《三辅黄图》卷一:“汉旧仪曰:长安城中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百七十二顷,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1]
“九陌”为西汉都城长安制度,唐长安并没有符合九数的街道[2],但“九陌”、“九衢”在唐诗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与“六街”和“十二街”。[3]
九陌的场景与语境仍然要从诗句中寻觅:
骆宾王《帝京篇》: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4]
耿湋《元日早朝》:
九陌朝臣满,三朝候鼓赊。[5]
邵谒《轻薄行》:
长安一花开,九陌马蹄疾。[6]
张乔《延福里秋怀》:
终年九陌行,要路迹皆生。[7]
于邺《过洛阳城》:
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九陌鼓初起,万车轮已行。
周秦时几变,伊洛水犹清。二月中桥路,鸟啼春草生。[8]
鱼玄机《和人》:
茫茫九陌无知己,暮去朝来典绣衣。[9]
可知,“九陌”是虚数,借喻京城。
与“九陌”同义的有“九衢”:
鲍溶《杂曲歌辞·夜寒吟》:
九衢金吾夜行行,上宫玉漏遥分明。[10]
.宋之问《长安路》(一作沈佺期诗)
秦地平如掌,层城出云汉。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
绿柳开复合,红尘聚还散。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11]
长安中鬼《秋夜吟》: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室有月(吟)。
九衢生人何劳劳,长安土尽槐根高(和)。[12]
上述“九陌”、“九衢”的描述似乎与宫城更为接近。但也不尽然。
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13]
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门对长安九衢路,愁心不惜芳菲度。[14]
似乎又回到俗世。
这样的虚数在历代文人的诗篇中屡见不鲜。
由于街是人们活动的重要舞台,又具有空间可无限延伸的性质,于是成为具有浓郁都城情节的诗人想象与浪漫自由驰骋的空间,感慨往往依托街而发,“街”情愫跃然纸上。[15]而街具体何指,数字是否具有固定指向在字里行间似乎已不重要了。因此,我们如果仅仅盘桓和纠缠在具体数字之间,而忽视了诗人的意境与胸臆,那也就失去了诗者的本意和诗句的真谛。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
[1] 陈直《三辅黄图校注》:“《三辅旧事》云:‘长安城中八街九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1页。
[2] 如果牵强点,外郭城南北向街道东西两顺城街不计,恰好是九条街道。
[3] 检索《全唐诗》共得九陌67次,九衢98次,六街24次,十二街9次。
[4] 《全唐诗》卷七七,第834页。
[5] 《全唐诗》卷二六九,第2997页。
[6] 《全唐诗》卷六0五,第6996页。
[7] 《全唐诗》卷六三八,第7318页。
[8] 《全唐诗》卷七二五,第8317。
[9] 《全唐诗》卷八0 四,第9054页。
[10] 《全唐诗》卷二六,第368页。
[11] 《全唐诗》卷五一,第625页。
[12] 《全唐诗》卷八六六,第9790页。
[13] 《全唐诗》卷一六四,第1698页。
[14] 《全唐诗》卷三一六,第3547页。
[15] 笔者已另文撰写《街——唐长安社会空间的舞台》,待发